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简称“工程大”,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发起成员。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 )分院(于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分院。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1476亩,总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32.2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10.43亿元;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64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约4400名;有教职工198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办学条件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1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项目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民航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教学团队: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技术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服装设计与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交运(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航飞行与运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车辆工程教学团队、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市级教学实训基地: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
校级教学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实验实训中心、航空发动机展示中心、电子电气实验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等
上海高校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视觉艺术表现力创新工作室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交通运输、艺术设计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艺术设计、工商管理、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
科普教育基地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多维立体交通科普展示馆”,包括汽车、城市轨道、航空等科普场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近1.3亿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1977人,其中专任教师155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1.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8人。学校在岗各类国家级人才2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部级人才及人才项目获批者10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侯惠民等
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心德、吴忠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7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机构,有本科专业63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业明细院系名称 | 专业 |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中美合作)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广播电视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邮轮经济)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管理科学(东方管理) 金融学 工程管理 工业工程 物流管理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环境工程 药物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摄影 艺术与科技 广告学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 民航运输 物流管理(航空物流) 工商管理(航空经营管理) 空中乘务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 | 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 飞行技术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飞行器制造工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策划)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法合作)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交通工程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中韩合作)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 翻译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应用电子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国际商务(旅游及商务管理)(中瑞合作) 国际商务 连锁经营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68] ,建有国际化博士学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博士项目)5个。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建有高等研究院。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2个。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重点学科
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代汽车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社会保障、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
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包装设计) 市级项目
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现代交通工程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大文科学术新人培育、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专项、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
校级项目
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复杂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工程、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现代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社会保障与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基地建设、天然源化合物研究及产品工程创新团队建设、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工程
学科专业建设项目:中国东方管理研究、天然源制药工程创新团队建设、纺织材料低速冲击防护测试平台构建、化工类专业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移动教育内容平台开发、城市公共管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应用、高级时装创意设计特色平台、建设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基础学科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现代影像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平台建设、数字化服装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服装创意设计与工程、飞行技术学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平台 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与韩国蔚山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韩南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芬兰奥卢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交通运输硕士、艺术硕士(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已发展成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改革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创辉煌,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4项,成功参赛奖52项,在参赛的全国近四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学校成绩高居全国第5位,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凭借骄人的成绩和出色的组织工作,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授予“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各本科专业(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在全国地方公办高校2017届本科生就业率排行榜上位列24名。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创意设计学院,设有中韩、中法和中瑞等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博士联合培养、硕士和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毕业设计、海外实习、线上课程、国际产学合作、国际友城等110多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每年接收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短期交流和语言培训。
学校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共同参加“英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国际竞赛。
合作交流伙伴包括: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