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湛江市,是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97年1月10日,湛江水产学院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全国重点中专湛江气象学校并入。2005年6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4892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0.3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92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5.51亿元,固定资产值20.68亿元;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83个本科专业,39个高职高专专业;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2万人;有教职工2343人,其中专任教师1688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9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83个本科专业。
广东海洋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生物科学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专业方向)、大气科学(天气动力、海洋气象和气候变化专业方向)、应用气象学(应急减灾、雷电防护专业方向)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船员培训中心挂靠) |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上和陆上方向)、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 |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 应用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海洋资源与环境、制药工程、环境科学 |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 |
广东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业设计 |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植物保护 |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 |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海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 |
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 |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
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343人,其中专任教师1688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77人、博士学位者648人;博士生导师95人、硕士生导师388人;特聘院士2人;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双聘院士、入选青年珠江学者、“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共8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现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5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7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为B-、C+、B-;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作物学、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船舶与海洋工程
硕士专业授权类别:农业、生物与医药、机械、艺术、法律、风景园林、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兽医、公共管理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
广东攀峰重点学科:水产、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广东优势重点学科:海洋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经济管理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水产养殖、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洋科学等
省级精品课程:海洋经济学、动物繁殖学、食品微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食品加工学、传热传质学、金工实习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食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4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19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各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级项目217项;科研经费达9.4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595项;出版著作教材166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6件;发表学术论文6744篇,其中三大索引1455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6项。
科研奖励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 | 2006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 | 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 | 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 |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 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瓜果类蔬菜土传真菌病害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橡胶/废弃无机物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科研平台
省部(厅)级研究机构机构名称 | 机构性质 |
|
---|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 | 农业部育种中心 |
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 | 农业部实验室 |
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教育厅 |
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广东海洋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普通高校廉政研究中心 |
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 | 广东省社科联文化研究基地 |
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 | 直属机构 |
校设研究机构机构名称 | 机构性质 | 机构名称 | 机构性质 |
---|
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园 | 校直属机构 | 珍珠研究所 | 校直属机构 |
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 校直属机构(挂靠分析测试中心)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信息技术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海洋生物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海洋文化研究所 | 部所合一 |
海洋食品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文学与粤西文化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法学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机电工程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外国语言与外语教学研究所 | 院所合一 |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设自然科学版(第一、三、四、六期)和社会科学版(第二、五期)。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海洋与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水产增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海洋论坛”为社会科学版重点栏目。
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等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2011获奖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三等奖;2010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6月底,图书馆有各类纸质文献251万册(其中阳江校区1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68万种,中文数据库26个,外文数据库16个,自建纸本特色文献专题3个。
中文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中文电子图书、畅想之星中文电子图书、读秀知识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等。
外文数据库主要有:Elsevl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WILEY online library数据库、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 Ei Village数据库、ProQuest、Natural Science Collection数据库、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国道外文海洋数据库、ScienceDirect—Encyclopedia of Ocean Sciences、Emerald电子图书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电子期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