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工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工学为特色,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保研资格,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设有17个教学单位,4个现代产业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6个;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3] ;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4个现代产业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6个,学科专业以工学为主,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大学科门类。
湖北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年 |
工业工程 | 4年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年 |
智能制造工程 | 4年 |
机器人工程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年 |
自动化 | 4年 |
通信工程 | 4年 |
电子信息工程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年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年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年 |
轻化工程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 生物工程 | 4年 |
生物技术 | 4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年 |
制药工程 | 4年 |
生物制药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 土木工程 | 4年 |
建筑学 | 5年 |
城乡规划 | 5年 |
智能建造 | 4年 |
风景园林 | 4年 |
工程管理 | 4年 |
环境工程 | 4年 |
环境生态工程 | 4年 |
水务工程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年 |
软件工程 | 4年 |
信息安全 | 4年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年 |
物联网工程 | 4年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 4年 |
| 4年 |
公共艺术 | 4年 |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 | 4年 |
工业设计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4年 |
会计学 | 4年 |
人力资源管理 | 4年 |
电子商务 | 4年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4年 |
金融学 | 4年 |
能源经济 | 4年 |
行政管理 | 4年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4年 |
商务英语 | 4年 |
英语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4年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4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年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年 |
应用统计学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资班) | 4年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资班) | 4年 |
电子商务(师资班) | 4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班) | 4年 |
国际经济与贸易(师资班)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 | 4年 |
电子信息工程(中英合作办学) | 4年 |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 4年 |
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 4年 |
湖北工业大学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 | 4年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 | 4年 |
环境工程(中美合作办学) | 4年 |
软件工程(中美合作办学) | 4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800人,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部级人才157人(次)。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多位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
类别 | 名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改平(双聘) |
| 汤亚杰、方亚鹏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钟毓宁、汤亚杰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刘德富、张颖江、钟毓宁、何涛、陈坤、汤亚杰、谢益民、万端极、陈雄 |
全国模范教师 | 林兴发 |
全国优秀教师 | 蔡光兴、李冬生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 | 方亚鹏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汤亚杰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 王选择、汤亚杰、肖衡林、方亚鹏 |
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刘德富、钟毓宁、何涛、陈升平、龚发云、汤亚杰、谢益民、赵大兴、姜发堂、陈雄、卢应发、胡圣飞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汤亚杰、刘德富、方亚鹏、陈升平、彭少贤、张颖江、赵大兴、王选择、宋小春、 肖亮、肖衡林、贺行洋 |
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 赵大兴、杨光友、姜发堂、万端极、黄晋、周小平、宋小春、汪超、廖冬初 |
湖北省教学名师 | 谢益民、万端极、赵大兴 |
湖北省教学团队 |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信息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等20个。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学校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艺术设计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 |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电子商务(物流方向) |
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学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 |
湖北省品牌专业 | 艺术设计、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能源经济 |
“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入选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轻工清洁生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教学实践平台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湖北工业大学-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中电国际平顶山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
|
|
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 教育部开放式大跨度轻工清洁生产研究生创新中心 湖北省轻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研究生创新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南华工业设备工程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银河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省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创新基地 湖北省轻工清洁生产中心 微生物技术与应用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机电产品质量工程技术创新基地 |
|
|
|
|
|
|
|
|
|
|
|
|
|
|
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 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富思特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
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 宜昌长机科技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汉新发电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
湖北省众创空间 | “绿盟”众创空间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检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电工程训练中心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 |
|
|
|
|
湖北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
|
精品课程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等 |
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 | 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等 |
湖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高等数学、电路理论、大学物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工程图学等 |
湖北省精品课程 | 大学物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工程图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图案原理、包装设计、微机接口与通讯、C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会计学、大学语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植物纤维化学等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43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乒乓球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篮球队为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2021年获CUBA湖北赛区总冠军),并于2022年开始与湖北省体育局合作共建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学校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前1%。
重点学科
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群)类别 | 学科名称 |
---|
优势学科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特色学科 | 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生物工程 |
重点学科 | 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
优势特色学科群 | 装备制造与检测控制、生物与化学制造 |
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武汉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一览表授权类别 | 学科名称 |
---|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 应用经济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建筑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土木工程 |
力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机械工程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生物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 | 工商管理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设计学 |
药学 | 教育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机械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序号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
1 | 0251 | 金融硕士 |
2 | 0252 | 应用统计硕士 |
3 | 0254 | 国际商务硕士 |
4 | 0451 | 教育硕士 |
5 | 0452 | 体育硕士 |
6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7 | 0551 | 翻译硕士 |
8 | 0854 | 电子信息硕士 |
9 | 0855 | 机械硕士 |
10 | 0856 | 材料与化工硕士 |
11 | 0857 | 资源与环境硕士 |
12 | 0858 | 能源动力硕士 |
13 | 0859 | 土木水利硕士 |
14 | 0860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15 | 0861 | 交通运输硕士 |
16 | 0953 | 风景园林硕士 |
17 | 1251 | 工商管理硕士 |
18 | 1252 | 公共管理硕士 |
19 | 1253 | 会计硕士 |
20 | 1351 | 艺术硕士 |
21 | 1256 | 工程管理硕士 |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41位。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5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湖北各地市州成立有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科研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河湖健康智慧感知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湖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 |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酿酒工艺和传统美术与手工艺保护研究中心) |
国际合作基地 | 湖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
1 | 湖北省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2 | 湖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3 | 湖北省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4 | 湖北省制造业创新方法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5 | 湖北省电网智能控制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6 | 湖北省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7 | 新能源及电网装备安全监测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8 | 湖北省橡塑成型加工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9 | 车用轻质材料与加工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10 | 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
11 | 湖北省酿造工艺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
12 | 湖北省食品酿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
13 | 湖北省桥梁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14 | 湖北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15 | 湖北省生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16 | 湖北省中小企业工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计算机学院 |
17 | 湖北省能源光电器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理学院 |
18 | 湖北省农机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 |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学校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0余篇;有效授权专利26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7项,其中国家科技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26项,省级专利金奖1项。学校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创建政产学研联动新机制,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科研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负责人 |
---|
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的理论与方法 | 2016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汤亚杰等 |
工业副产石膏绿色制备技术与功能化应用 | 2016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马保国等 |
高等真菌和植物的次级代谢物发酵过程调控 |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汤亚杰等 |
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陈雄等 |
组织因子在血栓及非血栓性疾病中作用和靶向干预 | 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孙望强等 |
…… | …… | ……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6月,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被中国国内数家检索刊物收录,并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四家权威机构认定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为名牌期刊、国家期刊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湖北农机化》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农机期刊一等奖,是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入编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数据库入网期刊。其主要栏目有综述、管理服务、调查与思考、地方动态、技术推广、使用维护、开发与研究、农机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学术天地、人物风采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捷克、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二十几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办有本科、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联合办学项目8项,合作项目学生规模近1300人。有67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和深造;常任外籍专家、教师50余名;先后成立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美能源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平台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心)9个。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12月9日,芯片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