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截至2023年1月,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6万册,数据库48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70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0个。
附属医院:武汉轻工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武汉轻工大学附属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轻工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
截至2023年1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名师120余人。学校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国家高端外专、湖北省“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计划”等90余位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
侯永清、刘玉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其中 “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形成优良校风,不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党委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
2022年9月8日,入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公布的首批粮油国际标准研究中心(油脂油料)名单。
2022年9月,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教师团队荣获“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全国食品、畜牧饲料水产行业重要的研发基地,特色优势明显。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6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85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获授权专利15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70余项。学校瞄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湖北食品支柱产业改造升级等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及科研优势,当好行业科技“孵化器”和企业发展“助推器”,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粮油食品饲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国内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为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馆藏资源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超过151.4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55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其中包含中文期刊10300多种,外文学术期刊2200多种;馆藏本地电子图书69.15万册,远程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640万篇。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为主要刊登内容,涵盖食品、生物、化工、机械、电气、计算机、交通、建筑与土木工程、营养与安全、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高等教育研究和综述等栏目,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高校也有往来和交流。
学校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获批“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具备公派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