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肇始于1951年创立的莱阳农业学校;1958年,莱阳农学院设立,开展本科教育;1963年,改为莱阳农业学校,开展中专教育;1976年,改为莱阳农业大学;1978年,恢复莱阳农学院和本科教育;2007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设有25个教学院部,开设8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100余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泰山学者系列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00余人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35个。
类别 | 名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 赵振东、陈学庚、陈温福、陈剑平 |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栾升、王增裕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马军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刘庆昌、马军、聂品、孙青原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梁文星、张忠华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刘庆昌、马军、聂品、孙青原 |
全国优秀(模范)教师 | 宋希云、王宝维、潘庆杰、赵晓春、王晶珊 |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 | 沈伟、房经贵、马军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郝智慧 |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 | 丁兆堂、梅旭荣、万方浩、张绍铃、李峰、董雅娟、 王春德、董春海、周功克、马渐新、梁文星、孙庆杰 |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 褚栋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 杨然兵 |
山东省优秀教师 | 曲宝涵、尚书旗、史衍玺、赵少俐 |
山东省教学名师 | 崔文善、王宝维、曲宝涵、潘庆杰、田文儒、 吕海涛、刘新、赵晓春、王晶珊、尚书旗、单虎 |
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2007) |
传播学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 |
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 |
园艺植物育种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 |
动物繁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 |
植物生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 |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 |
客座教授 | 薛长湖 |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开设8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
2023年4月消息,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青岛农业大学新增了智慧科学与技术、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土地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本科专业 | 学院 | 本科专业 | 学院 |
---|
农学 |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知识产权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公共事业管理 |
烟草 | 社会工作 |
智慧农业 | 材料化学 |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
园艺 |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功能材料 |
茶学 | 制药工程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土木工程 |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药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应用化学 |
建筑学 | |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
工程造价 | |
园林 |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 | |
林学 | |
风景园林 | 英语 |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风景园林(虚拟现实技术) | 英语(跨境电商) |
动物科学 |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日语 |
马业科学 | 朝鲜语 |
草业科学 | 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 |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
草坪科学与工程 | |
环境科学 |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动画 |
环境工程 | 动画(中外合作) |
环境生态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通信工程(物联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外包-Java方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移动互联) |
粮食工程 |
财务管理 |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 |
会计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电子商务 | 水族科学与技术 |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流管理 | 水生动物医学 |
经济与金融(财富管理) | 水产养殖学 |
经济与金融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农林经济管理 | 动物医学 |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农学 | 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 | 动物药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动物医学(中外合作)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植物保护 |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 |
物流管理 | 生物科学 |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获批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获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山东省精品课程总数增至34门,另外还有山东省试点课程4门、山东省专项资金课程9门、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研发与培训基地 | 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园林、园艺、水产养殖学、动画、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 |
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动物科学 |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 植物保护 |
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 制药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土木工程、英语、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材料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生态工程、茶学、林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绘画 |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 | 动物医学专业群、应用化学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风景园林专业群、水产养殖专业群、植物保护专业群 |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
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 | 植物保护、动物医学 |
山东省特色专业 | 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园林、传播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 |
山东省品牌专业 | 动物科学 |
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 |
青岛农业大学省级课程建设项目一览表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立项时间 |
---|
1 | 遗传学 | 省级试点课程 | 1999年 |
2 | 园艺植物栽培学 | 省级试点课程 | 1999年 |
3 | 植物学 | 省级试点课程 | 1999年 |
4 | 动物饲养学 | 省级试点课程 | 1999年 |
5 | 普通昆虫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4年 |
6 | 植物营养与肥料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4年 |
7 | 动物繁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4年 |
8 | 农业植物病理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5年 |
9 | 动物营养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5年 |
10 | 有机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5年 |
11 | 植物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5年 |
12 | 植物生理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7年 |
13 | 农业气象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14 | 植物病理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15 | 土壤肥料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16 | 兽医微生物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17 | 普通化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18 | 植物生理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19 | 高等数学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20 | 管理学原理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21 | 基础英语 | 省级专项资金课程 | 2007年 |
22 | 兽医产科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08年 |
23 | 兽医产科学 |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2008年 |
24 | 国际商法 |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2009年 |
25 | 普通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0年 |
26 | 遗传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0年 |
27 | 摄像艺术与技术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0年 |
28 | 无机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1年12月 |
29 | 农业机械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1年12月 |
30 | 无机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1 | 分析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2 | 有机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3 | 物理化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4 | 专业基础化学实验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5 | 工程制图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6 | 摄影艺术与技术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2年10月 |
37 | 管理学原理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38 | 企业管理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39 | 企业战略概论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0 | 人力资源管理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1 | 波谱解析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2 | 化学分析与分离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3 |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4 | 农药残留分析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5 | 仪器分析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6 | 发酵工程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7 | 普通微生物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8 | 微生物学(双语)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49 | 微生物学实验 | 省级精品课程 | 2014年4月 |
教学成果
2005—2018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4项。截至2019年4月,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500余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2005-2018)成果名称 | 时间 | 等级 |
---|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中应用机制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2005年 | 一等奖 |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 2005年 | 一等奖 |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2005年 | 二等奖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2005年 | 二等奖 |
开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化植物学教学改革 | 2005年 | 二等奖 |
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 2005年 | 二等奖 |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改革 | 2005年 | 三等奖 |
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多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05年 | 三等奖 |
“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探讨 | 2005年 | 三等奖 |
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 | 2005年 | 三等奖 |
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 2005年 | 三等奖 |
普通昆虫学课程改革 | 2005年 | 三等奖 |
农业高校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 2009年 | 一等奖 |
学分制环境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二等奖 |
突出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二等奖 |
完善植物生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二等奖 |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09年 | 二等奖 |
整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2009年 | 三等奖 |
开展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三等奖 |
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09年 | 三等奖 |
动物营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09年 | 三等奖 |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学实验体系改革与实践 | 2014年 | 二等奖 |
基于绩效考核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 | 2014年 | 二等奖 |
农业工程类专业“三三结合”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2014年 | 二等奖 |
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3M4S”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14年 | 二等奖 |
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平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 2014年 | 二等奖 |
校企合作计算机软件外包应用型人才“121工程”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4年 | 二等奖 |
影视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14年 | 二等奖 |
“3+1+X”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 2014年 | 三等奖 |
动物科学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2014年 | 三等奖 |
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 | 2014年 | 三等奖 |
现代农业产业背景下IPM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2014年 | 三等奖 |
多元主体协同开放的“农业传媒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18年 | 特等奖 |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全过程、融入式”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 2018年 | 一等奖 |
高等农林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 2018年 | 一等奖 |
基于社会需求与个人特长结合的兽医硕士专业人才精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8年 | 一等奖 |
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 2018年 | 一等奖 |
农业工程类专业“三群四融五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 2018年 | 一等奖 |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的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3S 模式研究 | 2018年 | 一等奖 |
植物保护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与实践 | 2018年 | 一等奖 |
“三阶递进、五维协同”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2018年 | 二等奖 |
动科动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123课堂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8年 | 二等奖 |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2018年 | 二等奖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学科与专业建设 | 2018年 | 二等奖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 2018年 | 二等奖 |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与研究 | 2018年 | 二等奖 |
校企嵌入式合作培养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2018年 | 二等奖 |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 2018年 | 二等奖 |
资源环境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1+2+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2018年 | 二等奖 |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2个。
类别 | 名称 |
---|
山东省重点学科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果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等 |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 | 水产学科 |
山东省一流学科 | 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 |
学位点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202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予单位,授权点:园艺学、水产。
类别 | 名称 |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草学、水产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植物分子育种,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城市景观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虚拟设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信息技术,果树学,蔬菜学,设施园艺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杂草学,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合作经济管理,农村组织与制度,农村传媒产业管理,农业专门用途英语等 |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 国际商务、翻译、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会计、艺术 |
学科评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工程学学科、环境与生态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
0828 | 农业工程 | C | 50%~60% |
0906 | 兽医学 | C | 50%~60%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C- | 60%~70%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C- | 60%~70% |
090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C- | 60%~70% |
0904 | 植物保护 | C- | 60%~70% |
0905 | 畜牧学 | C- | 60%~70%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7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43个。
机构类型 | 机构名称 |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 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农用生物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 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黑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
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
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耐盐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中美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合作研究中心 |
山东省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中美兽医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 |
山东省种业生产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农业科技数字媒体传播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水产动物免疫制剂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玉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
山东省动物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实验室 |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动物生殖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山东省农业传播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研究中心 |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新兽药创制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花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青岛市科技创新平台 | 青岛市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园艺植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青岛市动物种质创新及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青岛市动漫创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农村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贝类遗传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兽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兽医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现代农业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生物沼气环境微生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油料作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动物疫病控制与绿色养殖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科技创新智库-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9]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部省共建) | 农业农村部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特种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截止2022年10月,学校自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3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7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1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9.1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429项。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978-2017)获奖成果名称 | 奖励种类 | 级别 | 年份 |
---|
小麦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1978 |
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1985 |
长毛兔优良品系选育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7 |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1999 |
“银果”和“银泰”农用杀菌活性的发现与应用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3 |
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7 |
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8 |
猪主要繁殖障碍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11 |
高产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13 |
花生品质生理生态与标准化优质栽培技术体系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2014 |
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 | 国家科学进步奖 | 二等 | 2017 |
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2018)获奖成果名称 | 奖励种类 | 年份 |
---|
1029玉米自交系 | 山东省科技大会奖 | 1978 |
莱阳梨新品种——中香梨的育成 | 山东省科技大会奖 | 1978 |
生物组织粘合剂的研制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1991 |
黄淮海平原玉米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1994 |
山东省100万亩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 1995 |
长毛兔优良品种选育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1996 |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1998 |
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及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1 |
克隆牛技术的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2 |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3 |
五龙鹅(豁眼鹅)品种选育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3 |
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机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研究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4 |
中国丛枝菌根研究 |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 2005 |
猪蓝耳病病原分子遗传变异与诊断和系统防治技术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8 |
华东北部半湿润偏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09 |
黄淮东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11 |
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研究与应用 | 中华农业科技奖 | 2011 |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和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12 |
苹果主要品质形成机理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13 |
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14 |
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与应用 |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 | 2015 |
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创新研发团队(优秀创新团队成果奖) |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 | 2015 |
肉鹅营养需要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利用技术研究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 | 2017 |
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17 |
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2018 |
2012-2017年艺术作品获奖情况一览表获奖成果名称 | 授奖种类 | 授奖级别 | 年份 |
---|
宋代制度视阈中的书法史研究 |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 理论奖一等奖 | 2012 |
二十世纪考古新出土文字遗迹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 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 文章类一等奖 | 2012 |
崂山传奇—王七学艺 | 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微电影作品一等奖 | 2012 |
林业新兵 | 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美术类二等奖 | 2012 |
二十世纪考古新出土文字 遗迹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 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理论研究类 三等奖 | 2012 |
崂山传奇系列—花仙 | 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微电影作品一等奖 | 2013 |
崂山传奇之神泉 | 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动画片单项作品奖 二等奖 | 2014 |
崂山传奇 | 山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 “文艺精品工程” | 优秀作品奖 | 2014 |
江永才仁的小梦想 | 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电影类微电影 二等奖 | 2015 |
赶海早市 | 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美术类三等奖 | 2015 |
尚意之外:宋代政治制度与书法 | 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 艺术理论与评论类一等奖 | 2017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7.28万册、电子图书144.81万种,订购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Web of Scienc数据平台、ScienceDirect、Scopus、ACS、SciFind、EI、ProQuest、Springer、Ovid、EBSCO、PNAS、ASM等中外文数据库89个,订购中外文期刊2224份。
学术期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有关作物、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土壤与植物营养、园艺、农业气象、食品工程、林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机电工程与建筑工程、农牧业经济和农业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与文献综述等;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万方数据(Chinainfo)、《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农业文摘》主要文献来源和核心期刊、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索引》(Agrindex)文摘数据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区域经济论坛、“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管理、合作社理论与实践、政治·法律、哲学·史学、文学·语言等栏目;主要刊登有关地、市(县)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合作社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哲学与史学研究,语言文字与文学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政策研究等;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由青岛农业大学主管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设有管理与制度创新,教学研究与改革,人才培养,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
学校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以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