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是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改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翌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192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34年迁往江西九江,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陶业专科学校撤销,同时在原校址、设备和部分专业教师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现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1958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1999年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并入学校。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湘湖、新厂校区及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三宝陶艺研修苑,占地面积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75.8万平方米;设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开设本科专业60个;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专任教师988人,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200余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0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
景德镇陶瓷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教学单位 | 专业名称 |
---|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环境工程 |
材料化学 |
材料物理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 | 雕塑 |
绘画 |
书法学 |
中国画 |
工艺美术 |
陶瓷艺术设计 |
|
|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
|
|
|
动画 |
|
数字媒体艺术 |
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智能制造工程 |
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 |
电子商务 |
财务管理 |
市场营销 |
物流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工程 |
景德镇陶瓷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应用统计学 |
数字媒体技术 |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 | 美术学 |
考古学 |
文物保护技术 |
文化遗产 |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日语 |
翻译 |
景德镇陶瓷大学体育与军事教学部 | 体育教育 |
景德镇陶瓷大学法学系 | 法学 |
知识产权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6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双千计划”人选18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1人,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突出贡献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文化名家、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有得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2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妙良、秦锡麟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包亦望、褚福磊、江莞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包亦望、江伟辉、刘文斌
国家级教学名师:李砚祖
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宁钢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秦锡麟、李妙良、黄伯美、王锡良、周国桢、胡张福、张松茂、张邦宏、周健儿、李进、胡国林、江向平、肖任贤、王怀俊、李砚祖、黄焕义、冯青、江伟辉、宁钢、饶晓晴、肖绚、章义来、张亚林、刘文斌、吕品昌
全国优秀教师:肖绚、章义来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章义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吕品昌、汪长安、江伟辉、江向平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宁钢、韩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李进、张育贤、王怀俊、何叔水、李菊生、杨苏明、饶晓晴 、徐亚凤、刘文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涂金水、涂志浩、宁钢、戴玉梅、张吟玲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王爱红、程永安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子印、张吟玲、王秋霞、涂志浩、董伟 、解强、张慧、余磁、杨青、曾军、辛婷
井冈学者:李砚祖、江莞、常启兵、刘晓玉
“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周健儿、褚福磊、江伟辉、李月明、江向平、宁钢、饶晓晴、谢志鹏、王爱红、吕金泉、涂志浩
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欧阳世彬、李林洪、张柏清、吕金泉、张亚林、占启安、李月明、罗凌虹、王爱红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周健儿、江向平、李月明、肖绚、江伟辉、胡跃辉、罗凌虹、陈云霞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钢、吕金泉、齐彪、张亚林、邹晓松、王爱红、曹春生、李月明、汪永清、罗凌虹、刘维良、江伟辉、江向平、冯青、汪和平、冯浩、成岳、肖绚、胡跃辉、张纯、黄勇、柳炳祥、詹嘉、章义来、洪志华、周永正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陈丽萍、黄胜、张婧婧、黄焕义、金文伟、周思中、李兴华、康修机、朱华、余孝平、陈利和、杨志民、邱婷、孙万欣、詹棠森、鄢春根、孙健、吴南星、冯景华、韩文、罗贤海、朱永红、彭永康、 罗民华、李家科、王艳香、陈云霞、陈功备、王竹梅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宁钢、吕金泉、饶晓晴
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宁钢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肖绚 、陈云霞、王艳香、张小珍、沈宗洋、常启兵、汤可宗、肖卓豪、王俊祥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章义来、江伟辉、江向平、宁钢、吴南星、胡跃辉、冯浩、肖绚、张纯、罗凌虹、李月明、金文伟、喻佑华、黄勇、邹晓松、汪永清、柳炳祥、汤国兴、汪和平、陈云霞、朱永红、张婧婧、王爱红、胡林荣、陈丽萍、王艳香、李硕、常启兵、沈宗洋、刘敏芳、王俊祥、董伟霞、刘晓玉、邱望仁、赵兰涛、肖卓豪、张小珍、刘乐君、胡学兵、李伟
江西省教学名师:周永正、洪志华、张柏清、柳炳祥、胡鸿豪、胡跃辉、宁钢、张亚林、李月明
江西省教育系统十大师德标兵:陈俊
江西高校十大最美青年教师:陈俊
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陈俊
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宁钢
江西省文化名家:詹嘉、陈丽萍
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张甘霖、张婧婧
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沈宗洋、肖卓豪、张小珍、张茂林、张甘霖、吴军明、陈宁、王俊祥、王兴国、赵兰涛陈超
“双千计划”人员:刘俊明、周华民、傅邱云、汪长安、闫朝一、包亦望、赖俊祚、王连军、万德田 、汪永清、肖卓豪、张甘霖
双千计划“青年项目”:陈 宁、王俊祥、张茂林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学科为省“十四五”高峰优势学科、江西省冲击国家“双一流”突击队学科,1个学科为省“十四五”潜力发展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科学技术史
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应用经济学、考古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美术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艺术、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翻译、法律、体育
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
学科评估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美术学”学科均为“B+”(全国第10位、江西省第1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C+”(全国第69位、江西省第2位),综合得分位列江西省第四。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国家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动画、陶瓷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产品设计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陶瓷材料工程实验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伟业陶瓷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进陶瓷艺术殿堂---陶瓷艺术系列课程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绘画、电子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体育教育、美术学
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雕塑、产品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化学、陶瓷艺术、电类基础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2018年,学校再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特色。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精品教材:无机材料测试技术
学生成绩
截至2023年4月,近年来,学生在各类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荣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600余项,其中: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1项及最佳创意奖、先进集体奖和最佳人气奖;“红色走读”成果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全国25项,江西2项)和“最具感染力”作品。
2022年,学校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学术研究
创作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4个。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全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陶瓷膜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广东省建筑卫生陶瓷研究院、教育部“绿色陶瓷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技术陶瓷)、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陶瓷材料绿色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西陶瓷产业经济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陶瓷产品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陶瓷文明史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陶瓷材料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西省能量存储与转换陶瓷材料工程实验室、陶瓷产业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研创成果
科学研究
截至2023年4月,近年来,学校围绕传统陶瓷、高技术陶瓷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成果,并先后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等。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一览表获奖时间 |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获奖人 | 级别 | 成果详情 |
---|
2015 | 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研究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宁 钢 | 省部级 | |
2015 | 中国陶艺批评学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张甘霖 | 省部级 | 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10月 |
2015 | 中国陶艺现代性面孔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余 勇 | 省部级 |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12月 |
2015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战略思维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郭杰忠 | 省部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年第8期 |
2015 | 景德镇陶瓷人文景观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詹 嘉 | 省部级 | 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
2015 |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黄 弘 | 省部级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
2015 | 昭陵博物馆藏唐代墓志纹饰研究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徐志华 | 省部级 | 艺术百家2013年第4期 |
2015 | 工业旅游: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熊花 | 省部级 | 内部论坛2014年第26期 |
艺术创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承担完成“7501”毛主席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瓷设计创作任务,300余件作品被中国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余件作品在全国美展等重大评比中获奖。
艺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0余万册,拥有电子图书300多万册,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百链、超星学术视频、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中经专网、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银符考试题库、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Elsevier的SD数据库、SpringerLink外文数据库、EBSCOhost外文数据库、金图外文数字图书馆、EBM外文图书数据库、艺术博物馆影像图库、CAMIO艺术博物馆在线、DII与TI、EPS数据平台、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陶瓷行业特色专题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等40多种中外文电子信息资源。
学术期刊
《中国陶瓷》设有“先进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及“艺术陶瓷”四大栏目;历获:“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江西省优秀期刊”等荣誉。
《陶瓷学报》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陶瓷类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发陶瓷材料科技类论文,兼及陶瓷机械、陶瓷窑炉及陶瓷艺术类学术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美国乌尼希期刊指南(网络版)、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收录,获得2004年江西省优秀期刊和重点期刊。
《中国陶瓷工业》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专门登载有关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微晶玻璃、耐火材料、无机涂层、复合陶瓷材料、人工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综合评述;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已被权威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和“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术交流
截至2022年3月,近年来,学校主办陶瓷工程、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20余场次,成功举办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高峰论坛、“chin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陶瓷与文化高峰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先后代表国家在法国卢浮宫、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高水平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与世界各地在陶瓷教育领域的互鉴互容互通,作为牵头单位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国际陶艺学会共同打造了“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建设推广“唐英瓷坊”海外陶瓷文化中心,打造创新型、特色化国际交流窗口。主办陶瓷工程、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20余场次,承办教育部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主题活动——“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学校连续两年获批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获批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2双学位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联合培养人才,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近60个国家的3000余名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