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简称“浙商大”(ZJSU),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员。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1999年杭州应用工程学校和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并入,2001年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下沙校区、教工路校区、杭州商学院桐庐校区,占地面积182.6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9亿元;设有26个学院,开办本科专业68个;有教职工2550余人,专任教师207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25500余人、各类研究生5400余人、留学生980余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图书馆纸质图书394.34万册,数字资源90000GB。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68个。
学院 | 专业 |
---|
泰隆金融学院 | 金融学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 |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城乡规划 |
财务与会计学院 | 会计学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ACCA)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学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院 | 金融学类(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保险学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
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 | 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法学院 | 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 |
人文与传播学院 | 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汉语言文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社会工作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商务英语)、法语 |
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 日语、阿拉伯语、哲学 |
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17个、省级精品课程3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统计学、投资学、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商务英语、阿拉伯语、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统计学、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商管理、会计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执业技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感官科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等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等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文学史、MIB国际商务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华饮食文化、专题摄影与文化呈现、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外国文学史、MIB国际商务、宏观经济学原理、投资与理财、会计学、生活垃圾蓝色焚烧处理虚拟仿真实验、电商小件商品快速拣货决策虚拟仿真实验、概率论、大数据与知识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英)、国际商务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等
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
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英语、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日语、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微积分(上、下)、西方经济学(上、下)、财务管理、市场调研预测学、电算化会计、数据库应用、货币银行学、企业领导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数学、刑事诉讼法、英语写作、数据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企业管理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操作系统、旅游文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际经济法、数据库原理、保险学原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概率论、会计综合实验、中国历史与文化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文学史、管理学、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会计学、投资与理财、创业管理微专业课程群/商务沟通与谈判、创业管理微专业课程群/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大数据统计、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国土资源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法治经济学、食品科学、流通经济与管理、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设计学、城乡规划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MBA)、法律、金融、保险、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翻译、会计、旅游管理、审计、公共管理、应用心理、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艺术、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统计学、工商管理
省级一流学科: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学、理论经济学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级新型高校智库2个、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6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6个、省级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个、厅级科研平台2个。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
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日本研究中心
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新一代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网络创新平台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
省级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商研究院
省级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省级新型高校智库:浙商研究院、浙江省宗教问题研究院
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浙江工商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型网络标准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与商务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 、有色金属废弃物资源化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可视媒体大数据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功能食品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团队、水产品加工产业研究团队、电子商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中外文化比较与浙江文化创新研究团队、新型开放架构网络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道德建设与价值培育创新团队
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团队、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研究团队、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研究团队、统计方法与科学决策研究团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团队、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团队
省级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城市复杂环境智能驾驶研究创新团队、统计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创新团队
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基地
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浙商博物馆社科普及基地
厅级科研平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一批研究基地、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累积总量544.6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99万册,电子图书245.66万万册;订有中文纸质报刊853种,外文纸质报刊19种,各类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50个;电子文献资源包括中文电子全文期刊4.66万种,外文电子全文期刊约2.19万种,中外文硕博士学位论文约579.66万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