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拥有仙林、汉中门、泰州三个校区;设有9个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拥有15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药企,开设本科专业37个;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在校生2万余名,教职工近2千人。
办学实力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9个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拥有15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药企,开设本科专业37个。
南京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 | 9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5 |
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 | 5 |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中药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本博贯通联合培养) | 4 |
中药学类(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 | 4 |
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 | 4 |
生物制药(分子生物学-药物研制)(中外合作办学) | 3+1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 | 3+1 |
制药工程 | 4 |
生物制药 | 4 |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院 | 中医学(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9 |
临床医学 | 5 |
应用心理学 | 4 |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5 |
中医养生学 | 5 |
中医康复学 | 5 |
康复治疗学 | 4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4 |
康复治疗学(中外合作办学) | 4 |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4 |
助产学 | 4 |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公共管理类 | 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药事管理 | 4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4 |
公共事业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3+1 |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4 |
医学信息工程 | 4 |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中医学(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 | 5 |
中医学 | 5 |
中医学(妇产科学) | 5 |
中医儿科学 | 5 |
中医学(全科医学) | 5 |
眼视光学 | 4 |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 | 康复治疗学(老年康复) | 4 |
临床医学(老年医学) | 5 |
护理学(老年护理) | 4 |
养老服务管理 | 4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2千人,拥有国医大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名中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建设了一支富有发展潜质和创新活力、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一流师资队伍。
国医大师(3个):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
国家级教学名师(2个):杨进、汪受传
“973”首席科学家:段金廒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药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科学技术史、软件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学、药学、护理、应用心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3个):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学、中医内科学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4个):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中医护理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肛肠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19个):伤寒学、中医诊断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化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药管理学、中医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中医妇科、针灸推拿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0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护理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护理学、中药炮制学、中医诊断学等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精诚计划"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中医儿科学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一览表序号 | 教材名称 | 规划教材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编者 |
---|
1 | 外科临床基本技能实训教程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 | 潘立群 陈荣明 |
2 | 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实训教程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 | 金桂兰 汪悦 |
3 | 中医外科学(案例版) |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 科学出版社 | 2007 | 潘立群 |
4 | 中医儿科学(案例版) |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 科学出版社 | 2007 | 汪受传 |
5 | 中医儿科学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6 | 汪受传 |
6 | 中医诊断学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6 | 吴承玉 |
7 | 儿科护理学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 | 汪受传 |
8 | 中医诊断学 | 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 科学出版社 | 2005 | 吴承玉 |
9 | 内科临床实习指南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习指导丛书 | 科学出版社 | 2005 | 汪悦 |
10 | 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 | 视听教材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05 | 任现志 |
11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治疗 |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 | 人民卫生出版社音像出版部 | 2005 | 韩新民 |
12 | 中医儿科学 | 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 | 郁晓维 |
13 | 五官科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 | 丁淑华 |
14 | 五官科护理学习题集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 | 丁淑华 |
15 | 儿科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 | 汪受传 |
16 |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 | 汪受传 |
17 | 儿科临床实习指南 | 否 | 科学出版社 | 2005 | 汪受传 |
18 | 中医儿科学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 | 汪受传 |
19 | 中医养生康复学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 | 王旭东 |
20 | 中医诊断学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 | 吴承玉 |
21 | 中医内科学 | 教材参考用书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 | 薛博瑜 |
22 | 实验针灸学习题集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 | 李忠仁 |
23 |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 | 周仲瑛 |
24 | 牵引疗法 |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 |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04 | 马勇 |
25 | 中医内科学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 | 科学出版社 | 2004 | 汪悦 |
教学成果获奖一览表(部分)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获奖时间 | 评奖 部门 | 获奖人员 |
---|
1 |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国家级 | 二等奖 | 外科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 1997 | 教育部 | 潘立群、陈荣明、凌立君 |
2 |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国家级 | 二等奖 | 医哲结合、构建自然辩证法教学新模式 | 2005 | 教育部 | 张宗明、王中越、张艳萍、 |
3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部省级 | 特等奖 | 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 2009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吴勉华、黄桂成、刘跃广、文庠、汪悦 |
4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针灸专业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2009 | 教育厅 | 董勤、甘君学、徐兰凤、张建斌、陈梅 |
5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中医儿科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研究 | 2009 | 教育厅 | 汪受传、赵霞、蒋斌、陈晓征、韩新民 |
6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构建中医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 | 2007 | 教育厅 | 金桂兰、黄桂成、汪悦、凌立君、张琴 |
7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部省级 | 一等奖 | 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05 | 省教育厅 | 吴勉华、潘立群、陈荣明、汪悦等 |
8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 2004 | 省教育厅 | 金实、汪悦、王旭、薛博瑜、章永红 |
9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 | 2004 | 省教育厅 | 汪受传、任现志、郁晓维、韩新民、李江全 |
10 |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中医舌诊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 2004 | 教育厅 | 吴承玉、徐征 |
11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部省级 | 优秀成果奖 | 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04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 | 吴勉华、潘立群、陈荣明、汪悦等 |
学校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是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临床药理基地、中国中医文献检索中心分中心。
学校还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首批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
所获荣誉
2018年,学校获得“南京十大最美高校”和“南京市园林式单位”称号。
2020年,学校获得“2019年度南京市反恐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学校获得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技术专业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针药结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瘀热病机重点研究室、中药炮制标准重点研究室、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8个):中药质量标准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针灸生物医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儿科)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温病)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2个):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教育厅,3个):针灸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药炮制机理及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抗肿瘤验方研究与产业化工程实验室
其他江苏省重点科研机构(2个):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
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南京市中药微丸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中医药健康养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医药预防保健协同创新中心、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其他校级科研机构(2个):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2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数均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奖项 | 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 | 段金廒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 | 段金廒 |
科研成果获奖一览表(部分)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获奖时间 | 评奖部门 | 获奖人员 |
---|
1 |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部省级 | 三等奖 | 从“瘀热”论治内科难治病的系列研究 | 2008 | 江苏省科技厅 | 周学平、郭立中等 |
2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复方——清络通痹颗粒的研制 | 2007 | 教育部 | 周学平等 |
3 |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候、治法、机理及应用研究 | 2006 | 江苏省科技厅 | 汪受传、任现志、李江全、赵霞、韩新民等 |
4 |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部省级 | 二等奖 | 补肾化毒方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理论探讨及免疫作用机制研究 | 2004 | 江苏省科技厅 | 汪悦、金实等 |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部分)序号 | 科研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课题级别 | 起止时间 | 主持人 |
---|
1 | 中医外治法(生肌玉红膏)为主综合防治慢性下肢溃疡的疗效及效价比的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8-2011 | 姚 昶 |
2 | 散寒止痛外治法治疗风湿病关节痛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示范性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8-2011 | 陈荣明 |
3 | “易层”贴敷疗法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8-2011 | 王培民 |
4 | 针刺不同穴位影响肥胖大鼠下丘脑GS活动及AMPK表达的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级 | 2008-2010 | 徐 斌、王欣君 |
5 | 脏腑病机术语标准 | 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 | 国家级 | 2008-2010 | 薛博瑜李春婷 |
6 | 中医药标准数据库、知识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 | 国家级 | 2008-2010 | 韩新民 |
7 | 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生命周期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8-2010 | 汪受传 |
8 | 针刺抗氧应激调质及跨膜蛋白信号转导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8-2010 | 李忠仁、沈梅红 |
9 | 山茱萸活性部位、成分对衰老模型DNA及相关衰老通路影响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8-2010 | 王明艳 |
10 |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王灿晖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2007BAI10B0033) | 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 | 国家级 | 2008-2010 | 刘 涛 |
11 |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不同年龄层人群失眠干预治疗的现状调查和临床研究 | 国家体育总局 | 国家级 | 2008-2008 | 王 旭 |
12 | 夏桂成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 | 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 | 国家级 | 2007-2010 | 谈 勇 |
13 |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 国家级十一五支撑项目 | 国家级 | 2007-2010 | 严道南 |
14 | 生津润燥养血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方案的规范化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钱 先 |
15 | 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中医药调控治疗方案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卢 苏 |
16 |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孙轶秋 |
17 |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严道南 |
18 | 高位虚挂线法在高位肛周脓肿和高位肛瘘手术中异病同治技术的规范及疗效评价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钱海华 |
19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方案的规范化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王育良 |
20 | 祛风病证结合治疗咳嗽的方案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史锁芳 |
21 | 益肾清利法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及示范应用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盛梅笑 |
22 | 糖尿病及其主要慢性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综合方案的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余江毅 |
23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 | 科技部 | 国家级 | 2007-2010 | 沈 洪 |
24 | 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 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分课 | 国家级 | 2007-2009 | 汪 悦 |
25 | 改良三甲散抗老年性痴呆病海马神经元损伤作用(3067269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7-2009 | 刘 涛 |
26 | 从“瘀热”学说辨治内科难治病的规律及其证候本质的分子基础研究 | 国家九七三项目 | 国家级 | 2006-2010 | 吴勉华 |
27 | 周仲瑛防治哮喘复发临床经验应用与评价研究(2007BAI10B02-03) | 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 | 国家级 | 2006-2010 | 周学平 |
28 | 改良三甲散对老年痴呆病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6-2009 | 刘 涛 |
29 | 可控递送中药联合生长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3057233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6-2008 | 潘立群 |
30 | 儿科常见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 国家中管局 | 国家级 | 2006-2008 | 汪受传 |
31 | 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肺炎诊疗指南 | 国家中管局 | 国家级 | 2006-2008 | 汪受传 |
32 | 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哮喘诊疗指南 | 国家中管局 | 国家级 | 2006-2008 | 赵 霞 |
33 | 可控递送中药联合生长因子生物膜促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6-2008 | 潘立群 |
34 | 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泄泻治疗指南 | 国家中医局 | 国家级 | 2006-2007 | 韩新民 |
35 | 中医、中西医结合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指南 | 国家中医局 | 国家级 | 2006-2007 | 韩新民 |
36 | 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 |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 | 国家级 | 2005-2010 | 吴承玉 |
37 | 清肺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基因调控的研究 | 博士点基金项目 | 国家级 | 2005-2007 | 汪受传 |
38 | 周仲瑛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 | 科技部科技攻关 | 国家级 | 2005-2006 | 王志英 |
39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 科技部科技攻关 | 国家级 | 2004-2007 | 汪受传 |
40 | 健身气功渊源研究 | 国家体育总局 | 国家级 | 2004-2005 | 王旭 |
41 | 针刺抗氧化效应的MAPK信号转导和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3-2005 | 李忠仁、沈梅红 |
42 | 养阴行血药对凋亡VEC信号转导和相关基因的影响(3027157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2002-2005 | 杨 进 |
43 | 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 | 国家中管局 | 部省级 | 2008-2009 | 汪受传 |
44 | 中医耳鼻咽喉科病名标准化研究 | 国家中管局 | 部省级 | 2008-2009 | 严道南 |
45 | 人迎、水突穴推拿及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喉炎临床研究 | 国家中管局 | 部省级 | 2004-2006 | 严道南 |
更多科研成果请浏览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网站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主要收藏医学文献,特别是中医药文献、兼顾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文献的专业性图书馆。截止2014年6月,馆舍面积29800平方米,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79万册,其中古籍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电子图书95万册;中外期刊、专利、学位论文等35种数据库。古籍资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见刻本、未刊稿本、珍贵抄本、日本、高丽早期刻本等为主。阅览座位3000席,电子阅览座位200席。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江苏省政府命名的“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科研工程的重点参与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成员单位。
由学校牵头编撰并担任总审定的《中华本草》,是对中医药几千年发展成就的系统总结,被李鹏同志誉为“当代《本草纲目》”。
学术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是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季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对外交流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已经为五大洲培养留学生3万余名。199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合作开办中医学专业,首开中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先河。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学校与RMIT合作建立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学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2019年2月学校又与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签约共建中医与再生医学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推进中医药新时代海外发展的积极探索。学校已经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有着广泛交流和合作,先后在大洋洲、欧洲、美洲建立了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