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244.15亩,有纸质文献总量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69个;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2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8500余人。
办学实力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9个。
南京林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专业(方向)名称 | 学制 | 学位授予门类 |
---|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 林学 | 四年 | 农学 |
智慧林业 | 四年 | 农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四年 | 农学 |
森林保护 | 四年 | 农学 |
园艺 | 四年 | 农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林产化工 | 四年 | 工学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生物制药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工学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 | 四年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包装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会计学(CIMA班) | 四年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四年 | 管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金融工程 | 四年 | 经济学 |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森林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 | 四年 | 工学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工程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测绘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文学 |
广告学 | 四年 | 文学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文学 |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工学 |
人工智能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 园林 | 四年 | 农学 |
风景园林 | 四年 | 工学 |
城乡规划 | 五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材料化学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 四年 | 艺术学 |
| 四年 | 艺术学 |
| 四年 | 艺术学 |
| 四年 | 艺术学 |
| 四年 | 艺术学 |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工业设计(家具设计) | 四年 | 工学 |
| 四年 | 艺术学 |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 | 四年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轻工装备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印刷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 | 四年 | 工学 |
交通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物流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生态学 | 四年 | 理学 |
环境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师资队伍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2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博士生导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1076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及特聘国内外院士9名,其他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省部级教学名师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3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7个。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王明庥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尹佟明
国家级教学团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王浩)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4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江苏省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在第七、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共获国赛金奖11项,银奖5项,铜奖11项。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园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不全):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轻工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品牌)、林产化工(品牌)、园林、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林产化工(特色)、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特色)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22] 国家级精品课程: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西方家具鉴赏》、《园林规划设计》、《人造板工艺学》和《插花艺术》
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体育、物理学、机械制图、森林病理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林产化工自动化及仪表、高等数学、木材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植物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造纸原理与工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花卉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土力学》、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初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土木工程材料、园林建筑设计、土壤学、人造板工艺学(人造板制造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实验、木材加工工艺(双语)等)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含培育)。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 “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进入A+档学科的数量在江苏高校中排名并列第四。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态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林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植物学,森林工程,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理学 | 0710 | 生物学 |
2 | 0713 | 生态学 |
3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4 | 0822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 0829 | 林业工程 |
6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7 | 农学 | 0907 | 林学 |
8 | 管理学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
1 |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 文学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4 | 理学 | 0703 | 化学 |
5 | 0710 | 生物学 |
6 | 0713 | 生态学 |
7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8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 | 0807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10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1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2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 | 0814 | 土木工程 |
14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5 | 0822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6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17 | 0829 | 林业工程 |
18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9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21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22 | 农学 | 0907 | 林学 |
23 |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4 | 1202 | 工商管理 |
25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26 | 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序号 | 学科门类 | 专业类别代码 | 专业类别名称 |
---|
1 | 经济学 | 0251 | 金融 |
2 | 0252 | 应用统计 |
3 | 教育学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 |
4 | 文学 | 0551 | 翻译(英语笔译) |
5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6 | 工学 | 0854 | 电子信息 |
7 | 0855 | 机械 |
8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9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10 | 0859 | 土木水利 |
11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12 | 0861 | 交通运输 |
13 | 农学 | 0951 | 农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村发展) |
14 | 0953 | 风景园林 |
15 | 0954 | 林业 |
16 | 管理学 | 1251 | 工商管理(MBA) |
17 | 1253 | 会计(MPAcc) |
18 | 1256 | 工程管理(MEM) |
19 | 艺术学 | 1351 | 艺术(艺术设计) |
学科排名
在教育部第一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02-2004)中,南京林业大学共有4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3个学科排前10位,其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分别排在第1位、第2位。
在教育部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07-2009)中,南京林业大学共有14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5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均排在第2位。
在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09-2011)中,南京林业大学共有9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3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分别排在第2位、第3位。
教育部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代码 | 学科 | 排名 | 代码 | 学科 | 排名 |
0829 | 林业工程 | 2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1 |
0907 | 林学 | 2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9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15 | 0813 | 建筑学 | 10 |
0504 | 艺术学 | 35 | 0822 | 轻工科学与技术 | 10 |
0710 | 生物学 | 29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22 |
0802 | 机械工程 | 68 | 0828 | 农业工程 | 13 |
0903 | 农业资源利用 | 6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1 |
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代码 | 学科 | 排名 | 代码 | 学科 | 排名 |
0829 | 林业工程 | 2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20 |
0907 | 林学 | 3 | 0710 | 生物学 | 21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6 | 0101 | 哲学 | 43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13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0 |
0713 | 生态学 | 17 |
|
|
|
学校荣誉
2011年2月,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2011年学校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授予学校“2011年度来华留学生眼中的十大高校”称号;在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获奖100强排行中位列第42位;第四届(2010-2011年度)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12年10月,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13年2月,南京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学校“2012年度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3月,学校被评为“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5月,学校被评为“2011-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年初,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官微联盟成员单位”之一;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南京林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林木遗传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溧水分中心、泗阳分中心、东台分中心)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生态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杨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林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中心、江苏省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具家饰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挂靠科研、技术监督检测机构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 国家机械工业食品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国家林业局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 |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技术发展中心 |
国家林业局江苏森林生态定位站 |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系统控制中心 |
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 | 机械工业CAD咨询服务中心包装食品机械行业分中心 |
国家林业局木材工业引进项目培训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权事务所 |
国家林业局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 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 |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中心 |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工及纸浆造纸咨询培训中心 |
|
建设成果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课题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8项,国家“优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SCI 论文数量年均增长72%,ESI高被引论文230篇;授权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59%,审定良种42个,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56项、人文社科类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中国优秀专利奖4项。
2022年7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苏州博物馆共建的江南园林遗产保护与活化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拟认定的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公示名单。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70万册,订购中外文现刊1100余种,中外电子图书350余万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光盘2万余片。订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创新资源服务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等近50个中外文数据库。馆藏文献以林业为特色,是全国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指定收藏馆之一。与世界上40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定期交换资料,经常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赠书。
学术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报道内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有创新的研究成果,着重体现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研究特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美国《CA》、《CSA》、《FA》、《FPA》、英国《CABI》、波兰《IC》、日本《JST》、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进入〈SCI 〉引文数据库。目前是全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林学权威期刊。2010年知网发布的影响因子1.329。
《林业科技开发》是1987年3月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该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于1986年创刊,是国内较早的室内设计专业杂志。主要介绍新知识、新材料,使业内人士了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时报道居室装修的流行趋势,不断推出优秀案例及居室用品。
创新联盟
2019年4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牵头,集合长三角地区从事湿地公园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及建设发展相关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社团组织,正式成立长三角地区湿地公园绿色发展国家创新联盟。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2月,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学校长期聘用的境外专家共64位,每年约200名教师赴境外进行交流,约300位外籍专家来校进行交流访问、科研合作、讲座讲学。2020年,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一项;同年,学校被授予了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外事独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之一。
学校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学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每年接收7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