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邯郸、枫林、江湾、张江4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243.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2.53万平方米;设有直属院(系)35个,开设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5164人,研究生34618人,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661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0%,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7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干福熹、郝柏林、安芷生、杨雄里、胡和生、杨福家、沈学础、李大潜、沈自尹、陆汝钤、王迅、陈凯先、贺福初、黄春辉、林国强、杨玉良、洪家兴、陶瑞宝、赵国屏、彭实戈、江明、王正敏、麻生明、赵东元、穆穆、许宁生、包信和、葛均波、金亚秋、孙鑫、陈恕行、金力、徐国良、张人禾、龚新高、樊嘉、李骏、王梅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汤钊猷、顾玉东、胡思得、陆道培、陈灏珠、王威琪、闻玉梅、邬江兴、周良辅、陈芬儿
文科杰出教授:裘锡圭
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周振鹤、姜义华、童兵、刘放桐、王水照、葛剑雄、葛兆光、陈尚君、朱立元、黄霖、姚大力
国家级教学名师:陈纪修、袁志刚、范康年、陈思和、乔守怡
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获批时间 |
---|
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范康年 | 2007年 |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陈思和 |
生物学基础和骨干课程教学团队 | 乔守怡 | 2008年 |
哲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俞吾金 |
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 | 袁志刚 |
儿科学教学团队 | 桂永浩 |
数学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陈纪修 | 2009年 |
英语阅读赏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陆谷孙 |
细胞与分子医学教学团队 | 左 伋 |
预防医学骨干课程教学团队 | 姜庆五 | 2010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顾钰民 |
教学建设
本科生培养
1、课程结构
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文理基础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经管、 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组,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2015年12月,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3100余门、开课量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达到总量的54%以上,开设全英文课程超过180门次。
2、望道计划
2010年起,复旦大学在文、理、医的基础学科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望道计划”),带动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计划配置了基础课程平行班、探究研讨式课程、专业基础课、专题研究、学术研究资助和国际交流六个平台,对全校申请加入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3、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莙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FDUROP给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思想的机会。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校与境外的195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本科期间参加国际访学的学生占总数的40%。学校每年资助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超过400个、社团310多个。此外,学生还可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和项目扶持。
4、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1月,复旦大学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6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2门。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核技术、管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概率论、数学分析、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文科物理、近代物理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遗传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医学导论、内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健康评估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国家级):服务管理学、高级服务管理学数据库新技术、商务智能、高级Web技术、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吴越踏歌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复旦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48]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课程名称·中文 | 课程名称·英文 |
---|
全球化下的中国文化与社会 |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under Globalization |
能源与环境 | Energy and Environment |
普通化学 | General Chemistry |
旅游市场研究 | Tourism Market Studies |
免疫学 | Medical Immunology |
微生物学 | Medical Microbiology |
先秦儒家与法家 | Pre-Qin Chinese Phylosophy I(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
中国公共行政 |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中国背景中的社会研究 | Conducting Research in Chinese Context |
国际商务的演进 |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中国语言与文化 |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改革 | Chin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Reform |
研究生培养
1、概览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过三个“率先”。192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蔡乐生,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院为研究生,标志着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复旦大学又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1月1日实施《学位条例》以后,复旦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与其他高校一样,真正步入了发展轨道。在1983年全国18名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复旦占4名,全国最早的2名文科博士也是复旦培养的。1984年国务院批准全国22所高校建立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都在其中。复旦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3名在1991年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光荣称号。
复旦大学2012年共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1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至此,在1999年至2012年连续14届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中,复旦大学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5篇,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并累计有70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2、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2010年,复旦大学启动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计划包括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资助、推免生暑期科研训练资助、研究生暑期学校资助、重点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交叉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和博士生短期国际访学资助六个板块。
3、研究生奖学助学体系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30多种校级研究生奖学金,奖额1000-10000元不等;学校拨出专款试行的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工程;各院系设立的专项奖学金;政府拨款与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困难补助基金;学校协助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等等。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开设本科专业80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
院系专业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英语、翻译、德语、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 |
|
|
|
|
|
|
新闻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 (卓越新闻人才计划) |
历史学系 | 历史学 |
旅游管理 |
旅游学系 |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哲学学院 | 哲学 |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社会学、心理学 |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与教育 |
|
|
|
法学院 | 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基地)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拔尖项目)、经济学专业国际项目(UIPE)、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学系 | 物理学 |
大气科学与海洋系 | 大气科学 |
核科学与技术系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化学系 | 化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 |
高分子科学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卓越班,智能系统方向)、智能科学与技术(卓越班)、光电信息类(卓越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
|
|
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系 | 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航空航天系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
海洋工程系 | 海洋信息工程 |
大数据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
|
软件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卓越班)、软件工程 |
国家保密学院 | 保密管理、保密技术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战略、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工程方向)、会计学、管理科学(供应链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方向)、统计学 |
|
|
上海医学院 | 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卓越医生计划)、临床医学(5年制)(卓越医生计划)、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法医学 |
|
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5年制)、公共事业管理 |
|
药学院 | 药学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护理学(助产士方向) |
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 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机械(专业学位) |
表格内容截至2019年7月,招生专业(类)具体介绍请参阅学校官网 |
书院概况
复旦大学书院简介志德书院 | 系纪念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每月7日书院日”、“志德学子高中行”、“志德登高”、“志德诗文化节”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
腾飞书院 | 系纪念复旦老校长李登辉。“腾飞论坛”、“腾飞定向”、“腾飞月”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
克卿书院 | 系纪念上海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克卿人节”、克卿峰会、书院刊《新卿年》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
任重书院 | 系纪念解放后第一任校长陈望道。“任重沙龙”、任重年华,任重体育周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
希德书院 | 系纪念复旦杰出女校长谢希德。导师论坛、卿云讲会、书院学生自主社团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
附属医院18所(含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获评A+,参评的学科中60%以上获评A类学科;13个学科纳入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1个。
截至2021年,复旦大学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41个。
2017年12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在此次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共有38个学科参评,其中,A+学科5个(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 A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A-学科10个(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A类学科占参评学科数60.5%。
截至2019年7月,在ESI学科榜单上位列全球第156位,有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数学、社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免疫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经济与商业、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综合交叉学科等19个学科进入ESI前1%,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心理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艺术
“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生物物理学、民商法学、生物医学工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英语语言文学、内科学(呼吸系病)、新闻学、妇产科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外科学(胸心外)、无机化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病理科、新生儿内科、传染病科、头颈肿瘤科、检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介入影像科
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数学、哲学、中国史;II类-化学、物理学、中西医结合;IV类-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
国际交流
首脑访问
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法国总统德斯坦、荷兰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总理拉宾、挪威首相布伦特兰、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比利时首相迈斯塔特、印度副总理纳拉亚南、阿塞拜疆国民议会主席阿列斯克罗夫、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美国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 盖茨、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相继访问了复旦大学。
孔子学院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复旦大学在国家汉办的指导和帮助下,与海外友好学校共建了七所孔子学院,设立的七所孔子学院分别是: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悉尼大学孔子学院和卢森堡大学孔子学院。
合作办学项目
复旦大学与杜伦大学合作开办工商管理博士学位(DBA)项目
复旦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国际)硕士项目
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合作中心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建有的合作中心有复旦-北卡联络办公室、北欧中心、奥地利中心、复旦-耶鲁教育合作中心、复旦-BI联络办公室、中瑞复旦学院等机构。
社会评价
国内排名
2022年5月,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4位。
2020年7月,位列“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4位。
2020年,位列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7位。
国际排名
2019年9月,位列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09。
2019年10月,位列2020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71。
2020年6月,位列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34。
2020年8月,位列2020年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67。
2020年8月,位列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00。
2021年8月,位列2021年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100。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台站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创新引智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5个;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部分)平台类别 | 平台概览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
国家数学中心 | 上海数学中心 |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 高校新闻学教材研究基地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中心、介入治疗国家临床医学中心 |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
前沿科学中心 | 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传播与信息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性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进涂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仪器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心血管介入治疗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卫健委重点实验室 | 卫健委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卫健委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卫健委医学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卫健委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卫健委近视眼研究重点实验室、卫健委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卫健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
总后勤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 全军智能化递药重点实验室 |
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 | 遗传与发育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新农村研究院 |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现代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分子催化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针灸视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重点实验室 |
上海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工业菌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手性药物工业不对称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结肠癌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心脏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心脏瓣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局野外台站 |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家高端智库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
建设成果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1、科研经费&项目
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共获得各类项目1393项,到款总经费108186万元。获得“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项。
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45项,获资助项目482项,获资助经费17465.9万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4项,青年科学基金159项,重点项目10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
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资助20项,新教师类项目资助37项,资助经费为253.2万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9项,经费128.5万元。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立项3项。获得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357万元。
2、论文发表
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年2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3、科技获奖
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
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费用累计达到2.6亿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2021年7月26日,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了“2021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城市标杆”和《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指标体系与城市标杆》。
2022年8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成功研制中华家系1号(同卵双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细胞系全基因组DNA序列和全转录组RNA标准物质,该成果在基因组测试质量及计量标准交流会上正式发布。该系列标准物质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将为基因测序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022年9月,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与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合作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酸团簇材料开发的水系锌离子电池的三功能优化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
截至2020年底,馆藏纸本文献资源约575.5万册(含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其中中文452.7万册(含线装古籍约37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外文122.8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621个,自建数据库12个。当年购置纸质中文图书85212册,外文图书8689册,中文报刊1379种,外文报刊596种,新增数据库20个。特色馆藏包括古籍、民国时期文献、外文图书、复旦人著作以及各类专题赠书。
学术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创刊于1935年6月,1978年复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混版):创刊于1935年6月30日,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
《复旦学报(医学版)》:其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以原创性研究为主的论文。
《数学年刊》:2008年,该刊出版《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6期,《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6期,以及A辑中译英版C辑(英文版)4期(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中国当代数学》,由美国阿伦顿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
《复旦教育论坛》: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且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核心期刊。
《新闻大学》: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并被许多名牌大学在学术评审时内定为权威刊物。
《当代修辞学》:为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属于CSSCI来源期刊。
《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中国管理科学类重要期刊之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获得2007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核心期刊,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共发表述评3篇,论著25篇(其中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著5篇,国家“973”和“863”计划资助的论著5篇,其他项目资助的论著3篇),综述21篇,其他文章34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全年共发7期(包括增刊1期)。刊发论著42篇,专家对谈录7篇,讲座2篇,综述10篇,病例讨论2篇,病案报告7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起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5家期刊数据库收入并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为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核心期刊)。
《中华手外科杂志》: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临床医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文收录。
《中国癌症杂志》: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入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6月,复旦大学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7月,复旦大学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6月,复旦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复旦大学入选特色基地(教育)。
2022年2月,复旦大学列入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5月,在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