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天津市,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教育会员、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正式会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席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重组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77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1981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天津东丽、宁河2个主校区,以及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有限公司3个飞行训练基地,总占地面积16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电子图书317万册;设有15个学院,开设38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3000人,留学生近200人,教职工2100余人。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2人,民航特聘专家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9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省部级人才共150人次,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2010年以来)。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仁彪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吴仁彪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周晓猛、赵嶷飞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周晓猛、赵嶷飞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白杰、吴仁彪、赵嶷飞、王志平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拔尖人才:王鹏、郭润夏、张威、张青松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飞行分校、科技创新研究院,开设38个本科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信息安全、应用心理学 |
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分校 | 飞行技术 |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工程(航空维修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物流管理 |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 交通管理(飞行运行管理)、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应用气象学(航空气象) |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飞机机电附件)、材料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机场供油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机结构与系统)、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发动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航空电气)、自动化、通信工程 |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无损检测与表面工程)、统计学(民航大数据) |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与金融、财务管理 |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 | 法学(航空法) |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 翻译、英语(民航外语) |
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院 |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空中乘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天津市品牌专业、8个天津市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交通运输和通信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中欧航空工程师加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制造工程等3个专业是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本科专业。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38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天津市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据《中国民航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有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程6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飞行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空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务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运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中欧航空工程师、交通运输、交通管理
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
天津市品牌专业:交通运输、交通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飞行技术
天津市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
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飞行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法学、土木工程、英语、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发动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电子电气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导航监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法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场工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空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信导航监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程: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中国民航发展史、航空中的人为因素、艺术美育
硬件设施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各类飞行教学训练飞机75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2架,D级飞行全动模拟机3台,其他各类训练模拟机/器208套,各类飞机发动机62台套。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获得近两届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共计3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1项。
部分教学成果奖成果名称 | 级别 | 等级 | 获奖年份 |
---|
面向“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人才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14年 |
创建职业综合素养实训体系,培养“严实能用”民航机务复合型应用人才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18年 |
创建有效机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十年探索 | 天津市 | 一等奖 | 2018年 |
虚实融合,协同创新,提升民航新业态下机务维修综合化工程训练能力 | 天津市 | 一等奖 | 2018年 |
面向运行的飞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 | 天津市 | 二等奖 | 2018年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天津市 | 二等奖 | 2018年 |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应用 | 天津市 | 二等奖 | 2018年 |
面向航电工程能力素质培养,创建“严、实、能、用”项目式实践教学体系 | 天津市 | 二等奖 | 2018年 |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综合育人平台 | 民航局 | 一等奖 | 2018年 |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飞机通信与监视”课程创新改革与实践 | 民航局 | 一等奖 | 2018年 |
跨校共享,创新飞机仿真平台为核心的机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 民航局 | 一等奖 | 2018年 |
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引领,创建实物仿真训练平台,重构航电维修工程训练体系 | 民航局 | 二等奖 | 2018年 |
统筹规划,虚实结合,重构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 民航局 | 二等奖 | 2018年 |
发动机运行与控制创新实验实践平台开发与应用 | 民航局 | 二等奖 | 2018年 |
产教融合理念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民航局 | 二等奖 | 2018年 |
基于行业需求的电类基础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民航局 | 二等奖 | 2018年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空中乘务专业综合改革 | 民航局 | 二等奖 | 2018年 |
民航电子维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民航局 | 三等奖 | 2018年 |
面向航空维修工程教育,构建协同联动工程实践教学运行管理与监控机制 | 民航局 | 三等奖 | 2018年 |
民航机务人才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 民航局 | 三等奖 | 2018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1个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2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拥有8个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法律、翻译、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
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特色学科(群):航空宇航、交通运输
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数学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98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获批民航科技创新基础技术研究型科研院所、应用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枢纽型科研院所、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型科研院所和基础技术研究基地、应用技术开发基地、创新人才发展基地,拥有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民航局重点实验室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6个,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入选团队3个,省部级智库6个。
学校全资公司——天津航大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运营的中航大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控股的天津航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民航局科技成果转化枢纽型科研院所。
工信部与民航局共建研究中心: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国家空管委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空管运行规划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飞机维修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民航空管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研究中心: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天津市创新人才团队:天津市民航安全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团队、民航智能信息处理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飞机先进灭火材料制造技术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飞机机载系统测试设备与故障诊断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民航局直属科研机构: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机场工程民航科研基地(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共建)、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科研基地、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民航空管研究院、民航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更名大学以来,相继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2项、子课题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2项,国家软科学6项,国家社科基金8项。其中,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成为“十三五”国家科研体制改革后首批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年,学校获批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总经费1.4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0.9亿元。“十三五”以来,截至2019年5月,学校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0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项,新增SCI、CSSCI、EI期刊检索或A类期刊或计算机领域A类论686篇,获得授权专利336项,科研经费到款5.21亿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科技图书馆(明德馆)和社科图书馆(老馆)两个馆舍,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电子图书317万册,数据库106个;与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中商飞、波音、空客、赛峰资料室,藏有民航专业教材、部分航务资料、机务维修手册等纸型民航资料800余册件,开通了国产商用飞机在线、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相关技术资料。此外,图书馆还藏有RTCA、ERUOCAE、ARINCA、A4A标准规范,以及ICAO、IATA、老龄飞机资料等多种民航特色资料,展有全机高速测力风洞模型、泡沫夹层结构雷达罩试验件等多件实物展品,多种飞机模型、飞宝等文创展品及C919 大型客机首飞机组橙色连体飞行服等展品,推出了航大文库、民航精品著作等民航特藏建设成果。
学术期刊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民航总局主管、中国民航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民用航空、交通运输、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自控、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有关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研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简讯)及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中国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
《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来源期刊,是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等航空运输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制造企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云南省政府、北京市大兴区委、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等政府机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机场单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机场协会等协会单位,以及华为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建设、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学校是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AABI)教育会员、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ICAO TRAINAIR PLUS Programme)正式会员,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于2016年6月被中法两国政府评为“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8月,中国民航大学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