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 “天大” ,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1895年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首任督办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卫津路、北洋园和滨海工业研究院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10.7万平方米;设有28个学院(部),开设74个本科专业;拥有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职工4895人,全日制在校生38772人,其中本科生19033人,硕士研究生13978人,博士研究生5761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4895人,其中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9人,教授916人。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余国琮、周恒、彭一刚、张春霆、姚建铨、陈永川、刘丛强、元英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邹竞、王静康、叶声华、陈予恕、余贻鑫、钟登华、金东寒、苏万华、王树新、王成山
国家级教学团队序号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年份 |
---|
1 | 化学工程教学团队 | 王静康 | 2007 |
2 | 光学与光电子技术教学团队 | 郁道银 | 2007 |
3 | 力学教学团队 | 亢一澜 | 2008 |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 | 叶声华 | 2008 |
5 | 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田宜灵 | 2008 |
6 |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 | 冯亚青 | 2009 |
7 | 制药工艺学教学团队 | 元英进 | 2009 |
8 | 中国古建筑测绘教学团队 | 王其亨 | 2009 |
9 | 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 张金利 | 2010 |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28个学院(部)、开设74个本科专业。
天津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 |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天南大合办)、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 |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含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力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含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设计及工程管理、海洋工程与智能海事两个专业方向)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物流工程(智慧供应链与运营管理)、金融学 |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
天津大学理学院 | 应用物理、应用化学 |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药学 |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班)、公共事业管理(第二学士学位) |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 |
天津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天津大学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数学 |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 | - |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 |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言 |
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 | - |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 | - |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动画 |
天津大学医学部 | 临床医学、智能医学工程 |
天津大学求是学部(国际工程师学院) | - |
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20个,天津市重点学科30个;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4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工程学科进入前万分之一;有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
“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光学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建筑学 | 水利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二级学科 |
流体力学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结构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 - |
注: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未列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已覆盖的21个二级学科
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教育学 | 11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 数学 | 12 | 电气工程 | 2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3 | 物理学 | 1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3 | 生物医学工程 |
4 | 化学 | 1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4 | 城乡规划学 |
5 | 生物学 | 1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5 | 风景园林学 |
6 | 力学 | 1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6 | 软件工程 |
7 | 机械工程 | 17 | 建筑学 | 27 | 药学 |
8 | 光学工程 | 18 | 土木工程 | 2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9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9 | 水利工程 | 29 | 工商管理 |
1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0 | 公共管理 |
天津市一流学科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数学 | 11 | 建筑学 |
2 | 化学 | 12 | 土木工程 |
3 | 力学 | 13 | 水利工程 |
4 | 机械工程 | 1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 光学工程 | 1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6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6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7 | 生物医学工程 |
8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18 | 城乡规划学 |
9 | 电气工程 | 19 | 风景园林学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法学 | 16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 教育学 | 18 | 建筑学 |
4 | 数学 | 19 | 土木工程 |
5 | 化学 | 20 | 水利工程 |
6 | 生物学 | 21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 力学 | 2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8 | 机械工程 | 23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9 | 光学工程 | 24 | 生物医学工程 |
10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5 | 城乡规划学 |
1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6 | 风景园林学 |
12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7 | 软件工程 |
13 | 电气工程 | 2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9 | 工商管理 |
15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0 | 公共管理 |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职业技术教育
学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不含博士一级学科覆盖)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
1 | 应用经济学 | 7 | 海洋科学 |
2 | 心理学 | 8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语言文学 | 9 | 网络空间安全 |
4 | 外国语言文学 | 10 | 药学 |
5 | 物理学 | 11 | 设计学 |
6 | 地理学 | 12 | 救援医学 |
博士后流动站(23个)化学 | 力学 | 机械工程 | 光学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气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 | 数学 | 城乡规划学 | - |
学科排名
在2014年6月《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中,天津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11名。
学科名称 | 第三轮排名 | 学科名称 | 第三轮排名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 | 力学 | 9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 生物医学工程 | 12 |
光学工程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4 |
建筑学 | 3 | 软件工程 | 1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4 | 工商管理 | 17 |
水利工程 | 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7 |
风景园林学 | 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6 | 机械工程 | 18 |
城乡规划学 | 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 |
电气工程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6 |
土木工程 | 8 | - | -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第八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
批次 | 专业名 |
---|
第一批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工商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第二批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建筑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程管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 |
第三批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土木工程 | 制药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 - | - |
第四批 | 应用化学 | 信息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工程力学 |
第六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通信工程 | 软件工程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 | - | - |
第七批 | 生物医学工程 | 环境工程 | - | - |
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1 | 电工学 | 王萍 | 22 | 材料力学性能 | 王吉会 |
2 | 材料力学 | 亢一澜 | 23 | 理论力学 | 贾启芬 |
3 | 制药工艺学 | 元英进 | 24 | 工程振动与测试 | 刘习军 |
4 | 通信原理 | 侯春萍 | 25 | 无机化学(工科) | 崔建中 |
5 | 化学工艺学 | 米镇涛 | 26 | 弧焊电源及控制 | 胡绳荪 |
6 |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 | 冯亚青 | 27 |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 王雪青 |
7 | 质量管理 | 何桢 | 28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张世昌 |
8 | 金属工艺学 | 杨玉虎 | 29 | 测控电路 | 张国雄 |
9 | 基础工业工程 | 齐二石 | 30 | 化工分离过程 | 姜忠义 |
10 | 光电图像处理 | 刘文耀 | 31 | 中国古建筑测绘 | 王其亨 |
11 |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 | 裘祖荣 | 32 | 钢结构 | 丁阳 |
12 | 建筑设计基础 | 彭一刚 | 33 | 生物医学光子学 | 赵会娟 |
13 | 电视原理 | 侯正信 | 34 |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 陈树昌 |
14 | 化工原理及实验 | 贾绍义 | 35 | 管理统计学 | 刘金兰 |
15 | 运筹学 | 吴育华 | 36 | 合金固态相变 | 赵乃勤 |
16 | 电路基础 | 孙雨耕 | 37 | 有机化学(工科) | 张文勤 |
17 | 工程光学 | 郁道银 | 38 | 光电子技术 | 姚建铨 |
18 |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 张水波 | 39 | 化工设计 | 王静康 |
19 | 大气污染控制 | 陈冠益 | 40 |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 杜希文 |
20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孟昭鹏 | 41 | 水工建筑物 | 张社荣 |
21 | 物理化学 | 周亚平 | 42 | 反应工程 | 辛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 个):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力学工程实验中心、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实验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注:上述6个中心2012年又获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 个):天津大学-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心、天津大学-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天津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年份 |
---|
1 | 葛宝臻 |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 | 2007年 |
2 | 余建星 | 理工类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7年 |
3 | 黄田 | 机械与力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4 | 徐可欣 | 光电与测控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5 | 王成山 | 电气与自动化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6 | 曾坚 | 建筑与规划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7 | 元英进 | 化工与生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8 | 侯春萍 | 工科高层次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9 | 练继建 | 水土与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10 | 崔振铎 | 材料与化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2007年 |
教学成果
2001年-2009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
2019年8月5日,天津大学《打造“两制两驱动”模式 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天津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2001-2009年)
序号 | 项目名称 | 等级 | 年度 |
---|
1 |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9 |
2 |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 一等奖 | 2009 |
3 |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 一等奖 | 2005 |
4 | 独立办学、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 一等奖 | 2005 |
5 | 高等化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 一等奖 | 2005 |
6 |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1 |
7 | 面向21世纪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1 |
8 |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1 |
9 | 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0 | “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1 | 《工程光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2 | 材料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3 |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教材) | 二等奖 | 2009 |
14 | 强化化工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5 | 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6 | 学研互动的大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9 |
17 | 面向21世纪两套工科精品教材—《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教材) | 二等奖 | 2005 |
18 | 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5 |
19 | 电路网络课程的建设 | 二等奖 | 2005 |
20 | 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建构与管理 | 二等奖 | 2005 |
21 |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 二等奖 | 2005 |
22 |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 二等奖 | 2005 |
23 | 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二等奖 | 2005 |
24 | 国际工程市场学(教材) | 二等奖 | 2001 |
25 | 面向21世纪工科基础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 二等奖 | 2001 |
26 | 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仪器仪表类人才 | 二等奖 | 2001 |
27 | 全面提高综合质量争创更大社会效益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实习改革 | 二等奖 | 2001 |
28 | 工科基础课程化工类系列CAI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 二等奖 | 2001 |
29 | 工科基础力学系列课程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 | 二等奖 | 2001 |
在各类竞赛中,天大学子相继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2007年总决赛金牌,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同获大赛最高奖;201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亚洲区决赛金牌;2010年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决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2011年世界总决赛与麻省理工学院并列全球第 27名;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冠军(非数学专业类)。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
2021年5月,天津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获得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天津大学的“理工类高校新文科交叉融合发展研究”等1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发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名单”。
2021年12月,上榜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2022年2月14日,天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列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29日,天津大学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设团队被授予2022年“天津市工人先锋号”。
2022年8月31日,教育部公布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包括天津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入选。
2022年8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公布,天津大学名列其中。
社会评价
THE
2020年,天津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501–600位。
QS
QS世界大学排名年份 | 世界排名 |
---|
2012 | 501-550 |
2014 | 501-550 |
2015 | 501-550 |
2016 | 421-430 |
2017 | 481-490 |
2018 | 471-480 |
2019 | 443 |
2020 | 429 |
2021 | 387 |
2022 | 334 |
U.S.News
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02名。
软科
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151-200位。
MosIUR
2021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世界第191位。
Scimago
2022年,天津大学在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6名。
合作交流
截止2015年12月,天津大学有各类留学生2423人,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学校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秘书处所在单位,“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
天津大学牵头筹建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并受中国国家能源局委托负责中心管理。APSEC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写入《北京纲领》,是亚太地区能源可持续合作与发展的机制与平台。
2020年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在天津大学揭牌成立。
社会评价
THE
2020年,天津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501–600位。
QS
QS世界大学排名年份 | 世界排名 |
---|
2012 | 501-550 |
2014 | 501-550 |
2015 | 501-550 |
2016 | 421-430 |
2017 | 481-490 |
2018 | 471-480 |
2019 | 443 |
2020 | 429 |
2021 | 387 |
2022 | 334 |
资料来源: [66] |
U.S. News
2020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02名。
软科
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151-200位。
MosIUR
2021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世界第191位。
Scimago
2022年,天津大学在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6名。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6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2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5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有教育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10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获批建设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级别 | 科研平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微网与智能配电系统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复合与功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轻型动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 |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监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 | 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合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国家结晶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科技部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异地研究院 | 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 | 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 |
---|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 | 天津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 |
天津大学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 | 天津大学山东研究院 |
天津大学津南创新研究院 | 天大宝洁赛达创新科技研究院 |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 | 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 |
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 | 天津大学泉州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 |
天津大学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 |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 | 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天津大学)基地 | 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 |
---|
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 | 天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天津大学)研究基地 |
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 | 最高人民检察院天津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 |
公共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
天津市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 | 中国社会计算研究中心 |
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 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 |
滨海城市安全与智慧防灾研究基地 | 现代城市治理实验室 |
供应链管理实验室 | 能源工程管理实验室 |
天津市创意城市设计社会科学实验室 | 智慧司法创新应用实验室 |
教育质量与学习科学实验室 | 天津市自杀心理与行为研究实验室 |
天津市科研机构 | 天津应用数学中心 | 天津市能源研究中心 |
---|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序号 | 重点实验室名称 | 学院(部) |
---|
1 | 天津市生物与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 化工学院 |
2 | 天津市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3 | 天津市港口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 建工学院 |
4 | 天津市应用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化工学院 |
5 | 天津市现代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 机械学院 |
6 | 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7 | 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8 |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 精仪学院 |
9 | 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 | 建筑学院 |
10 | 天津市土木工程结构及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 建工学院 |
11 | 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 | 材料学院 |
12 | 天津市现代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 材料学院 |
13 | 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化工学院 |
14 | 天津市现代药物传递及功能高效化重点实验室 | 药学院 |
15 | 天津市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机械学院 |
16 | 天津市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机械学院 |
17 | 天津市认知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智算学部 |
18 | 天津市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控重点实验室 | 环境学院 |
19 | 天津市复杂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 | 经管学部 |
20 | 天津市分子光电科学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21 | 天津市集成光电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精仪学院 |
22 | 天津市成像与感知微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 微电子学院 |
23 | 天津市先进网络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智算学部 |
24 | 天津市脑科学与神经工程重点实验室 | 医工院 |
25 | 天津市机器学习重点实验室 | 智算学部 |
26 | 天津市智慧能源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27 | 天津市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生命学院 |
28 | 天津市灾难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灾难院 |
29 | 天津市生物质废物利用重点实验室 | 环境学院 |
30 | 天津市环渤海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 地科院 |
31 | 天津市类脑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32 | 天津市化工安全与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化工学院 |
33 | 天津市建筑环境与能源重点实验室 | 环境学院 |
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序号 | 研究中心名称 | 单位 |
---|
1 | 海洋可再生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建工学院 |
2 | 合成生物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工学院 |
3 | 工业结晶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工学院 |
4 | 催化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工学院 |
5 | 复合材料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机械学院 |
6 |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7 | 微纳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8 |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工学院 |
9 | 太赫兹光子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10 | 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11 | 分子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药学院学院 |
12 | 物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微电子学院 |
13 | 智能制造示范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自动化学院 |
14 | 座舱空气革新性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15 | 环境与医疗检测技术及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16 | 光纤光子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17 | 网络大数据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智算学部 |
18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构建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19 | 能源互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自动化学院 |
20 | 地下煤火防控及资源化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机械学院 |
21 | 建筑环境与能效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22 | 可持续城市与能源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建筑学院 |
23 | 高效清洁内燃动力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内燃机 |
24 | 天津市生物质能源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25 | 天津市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材料学院 |
26 | 天津市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工学院 |
27 | 光电功能精细化学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工学院 |
28 | 仿生系统与智能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自动化学院 |
29 | 过程成像与检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自动化学院 |
30 | 微纳机电系统(M/NEMS)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31 | 智能多媒体信息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自动化学院 |
32 | 微纳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机械学院 |
33 | 超低能耗碳捕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机械学院 |
34 | 先进结构完整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精仪学院 |
35 | 天津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 区域发展研究院 |
36 | 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园区 | 滨海工业研究院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底,天津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书刊总量329万册,电子图书193万种,全文电子期刊5.3万种,开通使用电子数据库66个总库(151个子库)。此外,藏有《闲情偶寄》《御纂周易折中》《西湖志》等珍贵古籍、数百种线装书,以及数万册其他国学典籍与西文旧籍。
学术期刊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CSSCI收录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月刊,Ei收录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双月刊,Ei收录
《管理科学学报》月刊,CSSCI收录
《系统工程学报》双月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双月刊,Ei收录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双月刊,Ei收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内燃机学报》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坚持面向全球开放办学,全方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校、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共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及“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在津共建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1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大力实施“留学天大”工程,留学生学历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现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药学院入选国家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在海外建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天津大学牵头筹建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并受中国国家能源局委托负责中心管理。APSEC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写入《北京纲领》,是亚太地区能源可持续合作与发展的机制与平台。
2020年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在天津大学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