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联考统考时间院校资讯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录取原则成绩查询合格分数线录取分数线考点时间历年考题招生信息高考政策高考答疑志愿填报报考指南艺术类招考三大专项计划强基计划教育考试院北京艺术高考网天津艺术高考网河北艺术高考网山西艺术高考网内蒙古艺术高考网华北地区艺考黑龙江艺术高考网吉林艺术高考网辽宁艺术高考网东北地区艺考上海艺术高考网江苏艺术高考网浙江艺术高考网安徽艺术高考网福建艺术高考网山东艺术高考网江西艺术高考网华东地区艺考湖北艺术高考网河南艺术高考网湖南艺术高考网华中地区艺考广东艺术高考网广西艺术高考网海南艺术高考网华南地区艺考重庆艺术高考网四川艺术高考网贵州艺术高考网云南艺术高考网西藏艺术高考网西南地区艺考陕西艺术高考网甘肃艺术高考网青海艺术高考网宁夏艺术高考网新疆艺术高考网西北地区艺考大学排名全国百强中学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八大美院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参照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全国重点大学强基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北京画室天津画室河北画室山西画室内蒙古画室华北地区画室黑龙江画室吉林画室辽宁画室东北地区画室上海画室江苏画室浙江画室安徽画室福建画室山东画室江西画室华东地区画室湖北画室河南画室湖南画室华中地区画室广东画室广西画室海南画室华南地区画室重庆画室四川画室贵州画室云南画室西藏画室西南地区画室陕西画室青海画室宁夏画室甘肃画室新疆画室西北地区画室国外艺术大学培训机构考研院校库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考研专业目录法律法规文选文库世界500强世界品牌500强中国500强高考词条大杂烩高考攻略美术学堂美考图库
|  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手机版   ·   微信   ·   各省艺术高考   ·   找画室   ·   院校库   ·   双一流   ·   985工程   ·   111计划   ·   机构入驻   ·   广告投放   ·   建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收藏
|

北京理工大学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传统国防七校又名兵工七子、国防七子、“卓越大学联盟”成员。
创办时间: 1940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学校特色: 双一流/985/211/重点
优势专业: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装甲车辆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材料化学/车辆工程/量子信息科学/工业工程/安全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学校官网: https://www.bit.edu.cn
学校地址: 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良乡校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路  西山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
院校代码: 10007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院校介绍
院校评论(0)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BIT),简称为北理工,位于北京市,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传统兵工七子之一,又名国防七校、国防七子。

学校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中关村、良乡、西山、珠海、秦皇岛校区;在建校区有怀来、雄安校区(规划),校园面积61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3万平方米;设有22个专业学院、7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3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教职工64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5572人,本科生15212人,研究生20360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设有22个专业学院、7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开设73个本科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武器系统与工程(A+)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工程力学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A+)、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A+)、

武器系统与工程(A+)

安全工程(A+)

工程力学、

机械电子工程(A+)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A+)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教育部新工科)(A+)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车辆工程(A+)

装甲车辆工程(A+)、

工业工程(A+)、

智能制造工程(A+)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机械工程

鲍曼学院:

航空航天工程、

车辆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A+)

测控技术与仪器、

智能感知工程(2021年新增新工科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A+)

通信工程(A+)

信息对抗技术(A+)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A+)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信息对抗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A+)

密码科学与技术(A+)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化学(A+)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

量子信息科学(A+)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A+)

工商管理、

会计学、

徐特立英才班(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西班牙语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A+)‍‍、

造型艺术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

“王小谟英才班”、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全英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科技

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现有教职工6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其中40余名战略科学家,220余名领军人才,380余名青年人才,国家级创新团队41个,省部级教学名师近30人。连续四年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超过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半数以上。2024年,32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新体系教师占比达50%。

北京理工大学部分名师列表
项目
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越、胡海岩、方岱宁、姜澜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越、毛二可、朵英贤、周立伟、张军、吴锋、孙逢春、王海福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新刚、韩伯棠、焦永和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黄强、姜澜;林程、邱丽荣、龙腾、夏元清、姚裕贵、曲良体;洪文、王博、庞思平、邓志红;陈少华;季葆华、王震坡、黄华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李金铠、魏一鸣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韩伯棠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王博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姜澜、王博、龙腾、曲良体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赵维谦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胡程、邓方、王科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王越、陈少华、梁军、王成、席军强、王国仁、吴嗣亮
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
王越、周立伟、陈杰、庞思平、刘吉平、吴锋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姜澜、龙腾、吴峰、王富耻、胡斌、崔平远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林程、龙腾、夏元清、邱丽荣、姜澜、曲良体、姚裕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黄强、姜澜;陈少华;王博;龙腾、夏元清、姚裕贵、曲良体;梁军、王成;王国仁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冯霄、李欣、熊瑞、李伟、张磊、徐伟、朱蓉禅、刘铖铖、陈浩森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陈少华、龙腾、庞思平、李金铠、席军强、吴嗣亮
王国仁、黄风雷、项昌乐、邓建军
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李科杰、黄风雷、项昌乐、邓建军、侯光明、吴嗣亮、侯晓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黄强、姜澜;龙腾、夏元清、姚裕贵、曲良体;黄风雷;项昌乐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陈杰、陶然
北京市教学名师
罗伟雄、王越、韩伯棠、焦永和、丁洪生、水小平、王保国、李凤霞、张军、

庞思勤、陈杰、李林、闫清东、罗森林、廖晓钟、苟秉聪、韩力、白廷柱、

黄如丹、唐胜景、李林英、胡海云、张卫正

截至2024年7月,表格仅展示部分名单

学科建设

学位点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15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方向10个、北京“高精尖”学科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14名。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部类别
名称
机械与运载学部
兵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电子学部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理学与材料学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人文与社科学部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学、法学、应用经济学、设计学、外国语言文学
截至2024年3月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称
北京理工大学(嘉兴)/长三角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
截至2024年3月

学位授予

北京理工大学学位授权点名单
类别
名称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
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数学、化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设计学、法学、公共管理、生物学、 网络空间安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不一致

重点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列表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5个
工程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物理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
材料学,导航、制导与控制,飞行器设计
国家特色专业9个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安全工程、软件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车辆工程、自动化
国防特色学科方向10个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工业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安全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电子封装技术、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15个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融合医工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
一级5个: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级2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
交叉学科2个: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光机电微纳制造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3个
数字表演与创意学、光机电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空天智能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
截至2024年7月

学科评估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北京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专业名称
评级
专业排名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A+
1
信息对抗技术
A+
1
装甲车辆工程
A+
1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A+
1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A+
1
武器发射工程
A+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A+
2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A+
2
武器系统与工程
A+
2
安全工程
A+
3
车辆工程
A+
3
机械电子工程
A+
3
产品设计
A+
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A+
4
智能制造工程
A+
4
自动化
A+
6
通信工程
A+
7
电子信息工程
A+
7
物联网工程
A+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
14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防特色专业24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10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1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基地9个。

北京理工大学部分质量工程列表
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装甲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物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计、会计学、工程力学、车辆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德语、化学、统计学、产品设计、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英语
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航空航天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应用化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社会工作、西班牙语、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日语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
国防重点建设专业5个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安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车辆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
国防特色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工业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安全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电子封装技术、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工程力学、软件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装甲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车辆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装甲车辆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生命科学基础、工程图基础及数字化构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参数化造型设计及表达、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微积分、线性代数、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及数字化表达、大学计算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管理运筹学、大学物理、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光学、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Python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武器装备概论、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重走长征路——理想信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坦克装甲车辆机动性虚拟仿真实验、反坦克聚能战斗部设计与威力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内燃机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微重力环境下大型航天结构展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
学术用途英语、机械原理、流体传动与控制基础、内燃机设计、应用光学、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Ⅰ、Ⅱ、Ⅲ、电气传动及控制基础、绿色能源飞行器总体设计、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生产计划与控制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微积分AI、大学物理A、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训练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社会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管理运筹学、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工程制图、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坦克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管理运筹学、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大学物理、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光学、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Python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Python科学计算三维可视化、武器装备概论、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北京市精品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电气传动及控制基础、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制造技术基础训练、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截至2024年7月,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教学成果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优秀教材奖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211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篇。截至2024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3项。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列表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等奖
2005年
探索英语网络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等奖
建设跨学科军工专业,培养国防科技创新人才
二等奖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及实践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建设高水平光电实验基地,多模式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研究和实践
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
一等奖
2018年
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虚拟实验体系与在线实验模式探索
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
报国担当、融合创新、智慧赋能的双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本科)
一等奖
2023年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本科)
二等奖
二元主体,三全育人工程领军领导人才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科)
“红色基因立根,协同育人启智”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本科)
理念先导、机制保障、全面融入——理工科高校“红色育人路”实践模式探索(本科)
计算机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与在线混合教学实践(本科)
工科高校经管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生)
一等奖
“揭榜挂帅”引领的“教学赛研用”五维一体国防双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创新驱动、追求卓越、融合育人” 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生)
二等奖
五学通达的信息类研究生高阶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新工科形势下基于能力培养的力学专业本科-研究生贯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产学研联盟+全行业平台”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生)
以“四型”人才为导向的材料类研究生“三元五段”分类培养模式(研究生)
表格仅展示部分获奖成果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坚持与全球伙伴共融共赢,广泛深入联结世界,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与6大洲7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建立机构合作关系,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蒙纳士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设立各类师生交流合作项目。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共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领导人才。来华留学从全国高校第一阵营脱颖而出,质量认证获评全国首个A+等级,树立全国标杆。获批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机构。国际学生规模超过3500人,生源覆盖全球四分之三的国家。

国内合作交流

2021年9月29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北京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向北京理工大学发放500毫克月球土壤样品。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将与中国科学院太空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83个;承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6个,牵头建设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北京理工大学部分科研平台
类型
名称
国家级检验检测类平台2个
国家阻燃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
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复杂微细结构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等
教育部批复平台20个
智能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攻关大平台、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安全与防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仿生机器人与系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星导航电子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能量密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光电量子结构设计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天信息网络安全与博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脑健康智能评估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数李理论与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火安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爆炸防护与应急处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集成声光电微纳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平台21个
融合医工系统与健康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无人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非硅微纳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事故与边坡灾害预防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高效低排放内燃机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信息智能处理与内容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伺服运动系统驱动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医学与生物诊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社会治理智联网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的数学理论与计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医药分子科学与制剂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知识与数据融合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数字经济与政策智能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环境智能感测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探测、制导与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市批复平台31个
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
自动控制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洁车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嵌入式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成分分离与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软件安全工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纳米光子学与超精密光电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分数域信号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精密光电测试仪器及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复杂信息数学表征分析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量语言信息处理与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池及化学能源材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纤维素及其衍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动汽车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互动媒体艺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航空数字经济研究基地
其他部委批复平台9个
多元信息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车辆动力系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爆炸检测检验及物证分析平台、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等
截至2024年7月(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60亿元以上,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稳居国内前列,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连续三年一等奖“不断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84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文科科研连年取得新突破;学校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跨越提升。6个典型案例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

北京理工大学在“9·3”大阅兵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队和10个空中飞行方队中,参与17个地面方队和8个空中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在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的45个方(梯)队中,参与8个作战群、29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参与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该校自主研制成果有:国际上首个“摔滚走爬”运动于一体的仿人机器人、柔卫甲柔性防爆装置、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系统、集成多项创新成果的纯电动汽车、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材料等。

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10月发布,近五年,北京理工学院研究生累计获评全国一级学会优秀学位论文149篇;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主刊发表论文3篇、子刊发表论文31篇;在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屡屡夺魁、夺杯、夺金,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1198项,获全国或国际高水平竞赛奖170余项,包括阿布扎比国际无人机大赛蝉联冠军、“互联网+”大赛三年两冠、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五冠王、金融科技高校技术大赛蝉联冠军等。

国家科技奖励(通用项目)
年度
奖项
项目
主持人
2023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源异构数据湖的聚存算关键技术及应用
王国仁
2020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主导航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付梦印
2020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雷达探测领域的研究成果
付佗
2020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特种材料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
王海福
2020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种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
刘吉平
2020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种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
罗运军
2019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爆炸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王成
2018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某制导火箭武器系统
杨树兴
2018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固体材料中贝里相位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姚裕贵
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一种天基在轨实时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龙腾
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
孙克宁
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光电成像系统参数测试与校准关键技术及应用
赵维谦
2018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仿人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强
2017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
王涌天
2017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过载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
付梦印
2016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机理、方法及新材料制备的基础研究
姜澜
2016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笼型高能量密度材料
庞思平
2016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活性毁伤元技术
王海福
2014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混合智能优化与稳定性
陈杰
2013年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高速交会目标相对定位测量技术
吴嗣亮
2013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性能二次电池新型电极、电解质材料与相关技术
吴锋
2011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源信息环境下自主地面移动平台导航、控制及应用
付梦印
2008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纯电动客车关键技术及在公交系统中的应用
孙逢春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先进适用技术

源网荷储

基于工业企业柔性负荷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关键技术 有色 北京理工大学、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是通过整合电源 、电网、负荷和储能资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平衡的一种模式。该技术适用于源网荷储等领域,面向高耗能工业企业,如有色、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规模主要为园区级。王睿龙

在线检测技术

基于多模态谱学信息的大宗物料成分及工业化参数快速在线检测技术 化工 北京理工大学、大唐环保科技研究院、宝瑞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有效解决传统国企在精细制造和高品质生产上关键技术设备缺失的难题,填补过程控制所需的核心参数获取这一重要环节的技术空白。该技术适用于工业现场大宗物料的快速在线成分分析及工业化指标的实时过程监测 。刘瑞斌

成像技术

新一代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 电子 北京理工大学

结合量子点材料与OLED的上转换发光技术,解决了传统红外探测器件在灵敏度、功耗、成本及集成度方面的关键瓶颈。在低光强红外探测、宽波段成像等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 。该技术适用于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领域 ,可应用于特殊行业夜视侦查、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

杨盛谊

检测技术

分布式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技术 电子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2D相机、3D相机、嵌入式平台等硬件,以及轻量化人工智能算法,能够部署于工业制造边缘侧,具有低功耗、小型化、易用性强、高精度、高适应性等特点。该技术适用于家电领域人工智能视觉检测 ,可带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精准控制的深度结合。

马宏宾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关村校区图书馆、良乡校区图书馆和机械与车辆工程、法学、数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等4个专业分馆。截至2020年底,图书馆文献积累总量为278.29 万册,电子图书171.70万册,电子论文866.91万册,网络数据库为302个,拥有以“北京理工大学文库特藏”、“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为核心的特色馆藏文献体系,形成了高质量、学科覆盖齐备、印刷型与数字型并重、国防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中文版)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1986年起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月刊。本刊发表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文章;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刊源;并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等收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9年,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及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源刊”。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北京市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该期刊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北京理工大学重要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16开本,2017年始改为双月刊,双月下旬出刊。该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2)收录期刊,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来源期刊,连续获评2018年度、2020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光学技术》,原刊名为《光学工艺》,创刊于1975年。当时由第五机械工业部委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创办该杂志,并同时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1975年至1979年刊名为《光学工艺》,季刊,每年出版4期;1980年至今刊名为《光学技术》,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每单月20日出版。

《安全与环境学报》 创刊于2001年,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 1009-6094、CN 11-4537/X,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冯长根教授任主编。《安全与环境学报》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曾用刊名“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季刊,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车辆与动力技术》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 曾获得首届“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奖。

所获荣誉

北京理工大学部分荣誉
时间
奖项
2014年9月
北京理工大学荣获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
2014年12月
北京理工大学荣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组织单位
2015年12月17日
北京理工大学荣获北京市“青春船长、法治启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团队一等奖
2017年1月
北京理工大学在“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论坛中荣获“2016年度MOOC优秀组织奖”
2017年4月
北京理工大学荣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2024年1月12日
北京理工大学荣获2022-2023年度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奖”
2024年5月7日
北京理工大学在“美美与共”主题交流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奖
2024年5月23日
荣获“第十届党建研究会工作先进单位”
截至2024年7月,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名称
创办时间
学校类别
提档线
学校特色
操作
1946年
理工类
300-400分
-
1958年
财经类
-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1984年3月
综合类院校
200-300分
-
1898年
综合类院校
400-500分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1912年10月26日
医药类
-
双一流/985/211
1964年10月24日
语言类
-
-
1950年6月
艺术类院校
300-400分
独立艺校
1947年
理工类
-
-
1959年
艺术类院校
300-400分
参照独立艺校
1950年
综合类院校
300-400分
-
北京热门院校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985/211/重点
双一流/985/211/重点
双一流/985/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重点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医学11大金刚
北京理工大学资讯
上一页 1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计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录取规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成绩查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合格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上一页 1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考点安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北京理工大学历年考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